【優秀農業人員】廖震元 改變得從人性著手,畜產專家的進擊之路

十多年前,臺灣開始有飼料、養豬、養雞場陸續通過ISO 22000和HACCP國際認證;近年,政府展現對動物福利的重視,制定「經濟動物人道屠宰準則」及「蛋雞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 爾後,畜牧業開始將人道操作導入飼養、屠宰等環節,並執行批次生產,大幅提高管理效率。一路走來,當我們回頭檢視臺灣畜產業的發展歷程,常可見到廖震元南北奔波的身影。

廖震元為農業科技研究院「動物科技研究所」動物產業組資深師級研究員兼組長、臺灣農業標準學會秘書長,長年致力於臺灣畜產業的改革。

「飼豬嘛愛讀大學嗎?」當年,廖震元基於對動物領域的熱情,不顧家人質疑,從華夏工業專科學校(現為華夏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科(現為電子工程系)轉學至冷門的文化大學畜產學系(現為動物科學系)。畢業後,赴英國亞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攻讀豬隻生產(Pig production)碩士,及畜產與動物福利(Animal science, animal care and animal welfare)博士學位,開拓他對畜產領域的視野。

在英國最大的收穫,是學習如何找到讓人願意改變的誘因。因為,除了課堂上的個案分析,教授也帶著學生到牧場與工作人員互動。而英國畜牧業的從業人員,被認定是專業人士,社會地位不低,也會主動提升知識和技術,「但在臺灣剛好相反,畜產業被認定虐待動物、汙染環境,承受很大的輿論壓力。」廖震元指出,「遇到採訪或拜訪,馬上反彈,因為覺得你一定是去講他們壞話,或者準備找他們麻煩、給他們新規定。」

所以,返國後,廖震元將在英國習得的畜產知識,投入改善動物的生活。在常造成豬隻恐懼和痛苦的運送與屠宰環節裡,他採取的策略是先找幾個示範場,做出績效。剛開始拜訪肉品市場時,曾被誤以為是動物保育團體,被工作人員用鐵鉤子打,「但現在他們會主動找我去,我到現場可以如入無人之境, 因為大家都認識我。」

曾經,廖震元在肉品市場跟趕豬趕了十幾年的老手比賽驅趕速度, 對方用電擊棒,他只用掃把撥,一樣的頭數,但他的方式讓速度快一倍,使對方心服口服。此外,人道驅趕也可以降低成本。以新北市肉品市場為例,導入新的驅趕流程後,估計減少一萬頭豬隻發生跛腳、暴斃死亡等事故,一年少損失六百萬元。

再以批次生產為例,廖震元協助牧場設定母豬批次分娩時間,讓每批豬齡一致,並依生理週期做出工作排程。以往,牧場每天都要進行配種、離乳等工作,但批次生產後,工作可以集中處理,「可能變成週一配種,週二離乳,甚至可以預估一年的工作表。」透過同業口耳相傳,有業者找上他,表示依著他書中的方法後,從以前「從早工作到晚」,到現在「一天只要工作三小時」,邀他前往蒞臨指導。「要推動一個系統,一定要把人性放進去。」廖震元強調。

廖震元將人道操作,導入飼養環節。

人道操作 必須因地制宜

有一陣子,輿論建議養豬業者應跟進國外用稻草當墊料的作法, 「國內外狀況不同,不能拿同一標準來看。」廖震元在臺灣念畜產系時,老師常教他們如何讓動物涼快;但到了英國留學,老師教的是如何讓動物暖和。他反問,「臺灣這麼熱,夏天給牠蓋棉被(稻草), 牠受得了嗎?」

除了人道環境的建置須因地制宜,設備也是。目前業界廣泛使用的致昏機,是廖震元的專利發明之一,用於電昏動物,使動物在無意識的狀況下進行屠宰。他指出,臺灣的電源不穩定,一下高一下低,也會間斷。業者常發現,電昏後的動物肉質較差,產生出血點,普遍抗拒電昏。「國外做炸雞和烤雞, 電昏造成的瘀血、骨頭發黑或者出血點,都看不出來,可是我們是煮白斬,很明顯。」因此,部分業者刻意調低電壓,動物在沒有被完全電昏的狀況下進入屠宰,遭受莫大的痛苦。廖震元的致昏機則有穩定的電壓電流頻率,能讓動物徹底昏迷,也不會過度收縮而影響業者最在意的肉質和外觀,可謂一舉兩得。

廖震元親自餵食雞隻。

改善動物福利 從教育消費者著手

不過,業者努力改善品質,還得要有消費者買單。廖震元表示, 消費者認為雞住在格子籠裡很可憐,但人道放牧雞蛋較一般雞蛋貴3 ~ 20 倍不等,很多人還是不會買,「良心在消費者眼中還是有個價錢。」因此,廖震元在輔導業者建立品牌時,除了協助找出產地、品種、飼養模式的特殊性和品牌故事做出市場區隔,售價也是重要考量。「要在消費者接受的價錢之內讓生產者、消費者、動物三贏。從買好的畜產品開始,才會刺激動物生活的改變。」

廖震元曾赴法國取經,他觀察到, 能取得紅牌(Label Rouge) 的雞肉,表示具備特定品系、人道飼養環境、飼料原料含有75%以上的穀物等條件。「這些條件會影響肉質風味,他們的消費者懂這些,因此在乎。」廖震元指出,臺灣的教育體系不重視食育,加上外食族多,少有人會用高價買好的食材。民國101年,他出版 《畜產專家也敢吃的好肉好蛋》,103年起也陸續在《康健雜誌》的「名家觀點」撰文,期待透過文章導正迷思,傳遞正確的畜產觀念。

「我們真的是滿孤單的,」廖震元表示,動物福利說的人多、做的人少,資源少、工作又辛苦,要找到人願意投入並不容易。他希望,官方能夠賦予畜牧業者責任,在牧場與屠宰場等配置官方授證的動物保育種子人員,否則傳承制度不建立,一旦有人員異動,一切辛苦的訓練都付諸流水。同時,他也希望畜牧業者能夠開放讓學校參觀,建立專業的形象和工作的自信心,讓更多人像他一樣,立志當動物專家,「帶著抱負進來,產業的景觀就會不同。」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透過消費者有意識地購買,才能帶動整個產業的正向發展。(文、攝影/曾怡陵,圖片提供/廖震元,相關報導請詳見《豐年雜誌》2017年01 · 02月號)

廖震元發明的專利黏貼系統,是全球唯一可以貼標於潮濕禽畜產品的標籤機,現應用於畜牧產品之溯源系統。

動物福利

英國農業動物福利協會(Farm Animal Welfare Committee, 簡稱FAWC) 曾提出動物應享有以下 「五種自由 Five freedoms 」,是目前世界公認的動物福利(祉)基礎:

  1. 免於缺乏營養的自由 (飢餓與乾渴)。

  2. 免於疾病與傷害的自由。

  3. 免於生理上及心理上之不適的自由。

  4. 免於恐懼與緊迫的自由。

  5. 表現自然行為的自由。

96年,廖震元創立「人道監控」及「友善畜產」雙標章,規範包含牧場須符合通風、保溫、光照、營養等條件,及人道運輸、屠宰等規範。透過標章的設置,希望提高人道畜產品的辨識度,並藉由消費者的支持, 促進業者改善經濟動物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