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嬤學烏克麗麗,人生旅途多才多藝

企劃製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農會開辦的「老人學習班」只是聊備一格、讓老人家消磨時間而已,但楊梅區農會一群樂齡阿嬤卻顛覆這樣的想像。她們從不識五線譜到公開演奏,每日練習 4小時,還捨不得放下樂器,不僅圓了學音樂的夢想,也讓老年生活充滿了驚喜與快樂。

先天聽障,苦練再苦練

每週三下午3點30分,是阿嬤們上「烏克麗麗」的時間,黃秀春總是最早到場,除了調音,也複習上週的曲目。先天聽障的她,連樂器也沒摸過,學習音樂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與心力。透過苦練,不僅烏克麗麗彈得俐落暢快,還準備報考「柳琴」級數檢定,讓認識她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黃秀春學習柳琴的機緣,也來自楊梅農會。20年前,甫自公職退休的余信平,因為過去忙於工作,朋友不多,對即將面臨的老後生活感到恐慌,偶然的機緣,接下家政班長的職務,意外展開她與一群銀髮阿嬤的音樂之旅。

林嫦媖年過七旬才開始學音樂。

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

一般人對於農會家政班的認知,可能僅止於「種種花,煮煮菜」,但余信平卻想「玩」點不一樣的,小時一位同學彈奏風琴的影像浮現腦海,她決定籌組國樂團,一圓未竟的音樂夢。

一聲號召下,李秋嬌、林嫦媖、葉春蘭、黃秀春等人陸續加入,大家各自選了揚琴、笛子、二胡、南胡等樂器,這一學,就是20年,非但國樂持續不輟,還組成「烏克麗麗班」,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

家人支持,再累也不怕

萬事起頭難,除了李秋嬌在學時曾是軍樂團一員,其他人都未接觸過音樂,加上年事漸高,學起來格外吃力,才3個月,就想打退堂鼓,還好余信平力阻,8個月後,終於學有所成,在農民節活動中表演,這是她們第一次公開演出,從來沒想過自己竟然也可以玩樂器,大家感動得快哭了。

楊梅區農會一群樂齡阿嬤不只學習國樂,還組成「烏克麗麗班」公開演奏,是一群愛音樂的樂齡族。

堅持音樂之路,除了自身的努力,家人的支持也很重要。黃秀春的先生看到太太因為學音樂而變得開朗,買了要價20多萬元的助聽器,讓她的聽覺與樂音「無縫接軌」;李秋嬌的樂器「中阮」,重量不輕,每回團練,先生主動幫忙載到教室;林嫦媖的孩子買了多臺揚琴,分別放在家裡、教室,讓她不必搬來搬去,走到哪都能練習;許碧純的老公是她的最佳聽眾,總是誇獎老婆是「烏克麗麗大師」,讓她愈練愈起勁;葉春滿的老公更是全心投入,經常帶著大家到處玩⋯⋯

舞蹈、弄獅,多才多藝

班長余信平形容該班「臥虎藏龍」,一點也不誇張,除了音樂,這群阿嬤曾經連續4年獲得客家米食展冠軍,獲邀到馬來西亞表演民俗舞蹈,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弄獅」,曾獲得桃園才藝比賽第2名。

擁有一身才藝,她們不僅自娛,也走入人群,前往醫院、日照中心等機構表演,看到肢體障礙、行動不便的老人、孩子,隨著音樂擺動身軀,讓她們感動莫名,演奏得更賣力。許碧純說,她希望有生之年都能為弱勢團體表演,自己快樂,也能服務他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不就是學習音樂的真義嗎?

楊梅農會最推薦——

仙草,不再是新竹關西的專利!桃園楊梅近年推廣仙草栽培,採收與烘乾作業大變革,更注重安全與衛生。楊梅農會指導員黃秀春指出,過去採收為整株連根拔起,容易夾帶泥土,還有日曬不均問題,楊梅仙草農則以機器裁切莖葉,並採取茶葉烘焙模式,日光萎凋後,裁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投入製茶機中烘乾,避免汙染疑慮。

楊梅農會並開發多種包裝,有仿照「普洱茶」的「仙草茶餅」,精美大方,送禮也不失禮。40公克大茶包配上1,000至1,200c.c的水,便是味道濃厚的仙草茶,也可以煮雞湯或排骨湯,還有散裝及隨身茶包,隨沖隨喝,切合消費者不同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