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種苗改進協會與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以下簡稱鳳試所)合辦「2017年苦瓜品種競賽」,由「農喜企業有限公司」的「農喜29號」獲得白瓜組冠軍,而綠瓜組則由「農友種苗股份有限公司」的「EX-2682」奪冠。
好種、好看、好吃,獲獎得面面俱到
「2017年苦瓜品種競賽」有5家種苗業者參加,推出自家所培育之得意品種參賽,白瓜組共推出11個品種,綠瓜組則有6個品種。11月30日在鳳試所舉行評選,評分項目有四大指標,分別是「植株生長勢」(20%)、「外觀及整齊度」(40%)、「產量」(20%)、與「口感品評」(20%)。
評審不只以現場展示的苦瓜果實評分,也實地前往栽種苦瓜之網室觀察其植株生長情形、抗病性、產量、果實外型與葉子外觀等評分重點,最後再由鳳試所準備生苦瓜切片與水煮苦瓜切片,讓評審品嘗其口感風味。
負責此次競賽田間管理任務的鳳試所蔬菜系助理研究員林照能指出,為了比賽的公平性,台灣種苗改進協會收到各家種苗業者寄來的種子之後,先進行種子編號,鳳試所收到的苦瓜種子已經隱藏品種與業者身分,林照能再依白瓜和綠瓜兩種類型重新編號,再送往育苗場將種子催芽與嫁接,最後將嫁接苗送到鳳試所進行定植栽培,連台灣種苗改進協會也不知道送來的苦瓜種子最後的編號。
此外,每個品種在網室內不同位置重複種植兩次,降低因種植位置受到的天候、通風性或其他環境因素之差異,而影響植株生長及結果的特性,評審能觀察同一品種在兩區域的平均表現。
「臺灣市場需求」是關鍵
此次競賽共五位評審,包括行政院農委會所屬的種苗改良繁殖場研究員廖文偉、農業試驗所農場管理組組長王毓華、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秘書蕭政弘、雲林縣西螺鎮農會秘書沈培昇、與台北農產運銷(股)公司副理黃木蘭,分別以學術界和產業界角度給予評分。
最終得獎名次是綜合4大評分項目後所得出,能得獎的品種都是在各項目上表現優異並符合市場需求,鳳試所分所長陳甘澍親自觀察各品種之田間生長情形,對評審結果也表示認同。
蕭政弘指出,各項標準之間也要交叉考量,例如雖然重視高產,但若產量過剩卻果實偏小,或者同一品種之果實大小落差太大,都會影響分數。不過,本次評審主要是以臺灣市場偏好為評斷標準,其他沒有獲獎的品種也許是國外消費者偏好的品種。
台北農產運銷(股)公司副理黃木蘭則以產業角度觀察,她透露其實不管是什麼品種、等級都有其客群,有人喜歡吃大顆的,有人喜歡買小顆的,裂果也有人收購,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分級包裝、穩定供貨,因為對業者而言,產量穩定代表每天都能出貨給客戶。
過去台灣種苗改進協會從來沒有辦過苦瓜品種競賽,因為苦瓜的生長期長,栽培起來比較麻煩,因此今年選擇苦瓜作為競賽主題是一大創新。
主辦單位台灣種苗改進協會理事長王振茂表示,協會每年都會舉辦2~3次不同作物的品種競賽,但苦瓜是第一次,協會中有研發苦瓜品種的種苗業者幾乎都推出產品參加。他感謝鳳試所協助辦理此次競賽,尤其比賽結果受到各業者矚目,因此田間管理是很大壓力,而品種之間本來就有其適應氣候、土壤環境的特性,因此強調主辦品種競賽目的是希望每家公司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優缺點,有助於未來品種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