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花博】舌尖上的東協 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

知名植物作家王瑞閔18日下午在台中花博外埔園區智農館的智農學院,為讀者作導讀他的新書《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會中他介紹了越南、泰國、印尼和菲律賓四個國家的異國料理、料理中所使用的蔬果及香料,以及這些料理分布在台灣各地的美食地圖,王瑞閔搭配圖片講解每道料理背後的歷史文化,讓民眾聽得津津有味,口水直流。

王瑞閔說,他希望這輩子只做好一件事情,就是可以為台灣留下更多活的文化資產(熱帶植物)。台灣自從引進東南亞移工之後,相對的,也讓東南亞的異國料理進來台灣,彼此融合,甚至相互學習、改良,這本書的用意,就是透過介紹東南亞美食,讓台灣人更了解東南亞。

他首先以越南為例,台灣南北全長300多公里,飲食就有明顯差異,越南南北全長1千6百多公里,差異之大可想而知,南越曾被法國統治過,所以飲食較為浪漫,吃個蛋,就一定得把蛋放在蛋杯,中越就比較精緻,以順化牛肉粉為例,很多越南人都不太會煮,因為很「厚工」。

泰國呢,王瑞閔說,1960年代,有個華僑建了「中泰賓館」,率先引進泰國菜,1990年代,受到亞細亞的孤兒和美斯樂兩首描述泰緬孤軍的歌曲影響,泰菜開始蓬勃起來,2000年全面流行,他還透露,市面上的打拋豬料理所指的打拋其實是一種很像九層塔的綠葉,音譯做打拋,又叫聖羅勒,台灣常以九層塔取代。王表示東協廣場三樓就有使用真正的打拋葉做的打拋料理,還建議大家吃打拋皮蛋,味道更棒,而大家常吃的涼拌青木瓜絲,加上鹹蛋更好吃。

王瑞閔接著介紹印尼,印尼有1萬6千多個島嶼,3百多個民族,有香料群島之稱,除了使用的香料種類非常多,大多數食物中都添加一種特殊食材叫天貝,所謂天貝就是發酵過的黃豆,口感像豆干,味道像豆腐,他說,如果沒吃過天貝,就不要說吃過印尼菜,可見天貝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他搭配圖片,介紹兩道印尼料理,分別是索多雞湯飯、爪哇拉溫牛肉湯,尤其是後者,添加了印尼黑果,讓牛肉湯看起來黑壓壓一片,但是超好吃的,不過,印尼黑果必須要好好處理,得先埋在地下發酵四十天之後再煮,否則吃了會沒命。


最後是菲律賓,王瑞閔說,菲律賓距離台灣最近,只有99公里,受到西班牙和美國殖民影響,飲食較為西化,使用刀叉,他常買芒果汁罐頭,超好喝的,另外,炸香蕉也是美味,用的是芭蕉,有的整條炸,有的切片裹粉之後再炸,他還極力推薦一道牛肉清湯,利用牛腱、牛筋、牛骨和玉米熬煮四至六小時,味道鮮甜,菲律賓甜點是必點的,例如山藥泥、三色派或是焦糖布丁,都是首選。

王瑞閔的新書導讀,不但說得一口好菜和好故事,每道料理更搭配精美圖片,讓現場聽眾聽得口水直流,他說,台灣各地充滿東南亞異國美食,讀者不但可以按圖索驥,品嚐美食,更可以了解各國的歷史文化,希望讀者能以更開放心胸接納、欣賞甚至學習異國文化,體驗更多元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