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鎮小農,浪漫山城打造年營業額4,000萬的「新農民市場」

文、攝影/ 洪嘉鎂

鄰近浪漫臺三線旁的新竹縣新埔鎮富有濃厚客家氣息,當地居民大多種植水梨、柑橘,也生產少量蔬菜、稻米等作物。全鎮有60%以上的耕地面積,雖不具農業生產規模,但在地小農卻可以透過新埔鎮農會「新農民市場」販售自家農產品。新農民市場以農民直銷站的方式經營,一年竟可創下4,000萬元營業額。

新埔鎮在地小農可透過「新農民市場」販售自家農產品。圖為青農劉興武。

新埔鎮農會「新農民市場」是仿照日本農民直銷站的概念,於2007年設置於農會產業交流中心,讓小農的作物有販售管道。剛開始只有附近的居民、鎮民會過來購買,但經過口耳相傳,再加上2014年整個展場重新設計與裝潢,煥然一新,口碑遍及鄰近縣市,甚至吸引臺北都會區的顧客。

並不是所有小農都可將自家作物在新農民市場上架,農會會派人實地造訪小農的生產基地,了解有無生產事實、栽種過程以及是否採取友善耕作,通過這些基本查核後,農民還必須參加相關的教育課程,學習如何在新農民市場的後台系統上架產品。

新埔鎮農會除了提供場地供農民販售自家農產品,也替消費者把關,如果發現架上農產品有問題,例如經過農藥快篩發現殘留不合格,就會立即從新農民市集下架。

新農民市場不僅提供小農販售通路,也像是早期農村社會的「廟埕」,吸引農友在此意見交流。因為新埔地區以老農居多,這些農民每天採摘新鮮作物送到新農民市場完成上架後,就會聚集在一起泡茶聊天,分享自己栽種的過程與心得,這裡儼然成為當地農夫的生活重心。

新埔鎮生產許多友善耕作的農特產品,新農民市場也提供了場域讓農民直接與消費者對話。

也因為農民時常在新農民市場出入,自然有機會與消費者面對面聊天,讓遠道而來的顧客從農民口中了解這些作物的栽種方式、生長地區,甚至是農民自己的小故事。

新埔鎮農會表示,新農民市集平日就有很多的消費者光顧,更不用說是假日,來訪的大多是散客,很少是遊覽車整團載來的觀光客。這些顧客都是透過口耳相傳,一個介紹一個來買菜,消費者也可以透過產品上的QR code了解作物來源,如果遇到正在上架產品的農友,更有機會直接了解。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日前訪視新埔鎮農會產業交流中心,參觀新農民市場,與當地青年農民座談。林聰賢表示,新埔鎮生產許多友善耕作的農特產品,新農民市場提供簡單的系統操作幫助農民自行鋪貨上架,產品也可追溯,更提供場域讓農民直接與消費者對話,使不具規模化生產的農產品能夠進到通路系統,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地產地銷模式。他希望這樣的模式也有機會複製到其他地區,幫助小農。

推薦閱讀

【影片】新埔鎮新農民市場的故事

【豐年月刊】現代農夫產銷新樣貌

農夫不僅是生產者,也開始扮演銷售員的角色,從包裝、出貨、宣傳等工作一手包辦,消費者也因此有更多管道能購買新鮮蔬果,營造雙贏消費模式。究竟有哪些新型態農產品銷售?請看8月號《豐年月刊》現代農夫產銷新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