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產卵】東海岸首次記錄珊瑚產卵 證明台東海岸珊瑚仍健康

每年農曆3月23日「媽祖生」前後,是台灣周邊海域珊瑚「集體產卵」的季節。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珊瑚礁研究室26日(農曆3月22日)在台東基翬海岸紀錄珊瑚礁產卵,發現包括叢狀棘杯珊瑚、紋柱珊瑚、皺摺繩紋珊瑚、大錐珊瑚、片腦紋珊瑚、中國腦紋珊瑚、密集迷紋珊瑚以及柔軟管孔珊瑚等8種珊瑚大量釋放精卵束的景象。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珊瑚礁研究室25日進駐台東縣成功鎮,進行基翬海岸珊瑚礁群聚長期生態研究。參與該研究的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珊瑚礁研究室博士後郭兆揚指出,日前發表於Nature國際期刊的文章揭露大堡礁遭遇2016與 2017連續兩年的大白化衝擊後,造成珊瑚成體大量死亡外,也使珊瑚產生精卵的生殖力和後續珊瑚幼生進入珊瑚礁區的成功率下降,導致珊瑚礁無法復甦。基翬海岸觀察到許多種類的珊瑚還能持續產卵,證明台東海岸的珊瑚仍舊健康可以投入生殖。

該研究室研究員陳昭倫表示,此次在基翬的觀察是台灣東海岸珊瑚礁區首次紀錄到珊瑚產卵的科學資料,相當珍貴,不過,目前基翬和東海岸珊瑚礁面臨許多大型開發案與沿岸的棲地破壞,就算成體珊瑚努力地生殖,但是生出來的小珊瑚卻要面對棲地消失,沒有家可以住的窘境,這也是公部門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珊瑚礁研究室26日在台東基翬海岸紀錄珊瑚礁產卵。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珊瑚礁研究室26日在台東基翬海岸紀錄珊瑚礁產卵。圖/郭兆揚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