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慧貞
圖片提供/農糧署
嘉義縣朴子市農會2016年曾被驗出收購的硬質玉米混充基改玉米,農糧署今公佈本年度檢測結果,朴子市農會的國產玉米再度被驗出基改成分,目前朴子市農會庫存的200噸玉米已全數封存,但受污染的玉米數量有多少、來源為何、不小心還是蓄意混雜,農糧署尚在追查。
農糧署進行107年國產硬質玉米基因改造成分檢測查驗,76件樣品中,發現1件來自嘉義縣朴子市的樣品,具有基因改造成分,農糧署已再將相關疑義樣品送驗,追查玉米籽實來源。
農糧署糧食儲運組組長黃昭興表示,這批玉米是4月採收,5月送驗,兩天前拿到報告,發現嘉義縣朴子市含有基改造成分,但尚在清點遭污染的數量。
2016年朴子市農會也曾被驗出收購的玉米含基改成分,當時農糧署並未要求農民繳交玉米時必須留樣,因此最後追查不到來源。此事件過後,農糧署要求每位農民繳交玉米到烘乾廠前都要留樣,由烘乾廠取樣,農民在一旁確認;農會販售時也要自行留樣。
2016年爆出基改玉米污染案後,農糧署要求繳交玉米的農民必須全數留樣
國內每年進口硬質玉米約400-500萬公噸,每公斤價格僅6、7元,國產自給率1.5%,由農會保價收購每公斤9元,由於基改和非基改玉米外觀看不出來,因此給了不肖業者操作空間。
黃昭興說,目前還不清楚在哪個環節遭污染、是否為蓄意混充,或農民不小心拿到基改種子,正在將樣品送檢,但檢測時間無法確定,若證實遭蓄意混進基改玉米,會移送檢調,由檢調偵查是否為詐欺,判斷犯意程度裁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