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V.S.國產!臺紐經濟合作協議後,本土鹿茸產業的關鍵策略

內容提供、圖片提供/ 動植物防疫檢疫季刊 文/ 防檢局臺中分局 謝英杰 首圖提供/ Tony Hisgett

繼2013年簽訂臺紐經濟合作協議後,臺灣以12年時程逐步規劃開放紐西蘭鹿茸進口達零關稅,此舉勢必將瓜分國內鹿茸市場,為本土養鹿產業帶來嚴峻挑戰。為此,產業必須將此危機變為契機,創造產業升級轉型機會。

國產鹿茸與紐西蘭鹿茸

養鹿業是臺灣畜牧重要產業,鹿隻飼養約1.9萬頭,品種多為臺灣水鹿,以採集鹿茸作為主要收入。所謂「鹿茸」是指雄鹿未骨化密生絨毛的幼角,為傳統珍貴的藥材,其功效為「善於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國產鹿茸年產量約為26公噸,價格每公斤約2萬6,000元,年產值7億元以上。

紐西蘭鹿隻飼養規模約116萬頭,品種以紅鹿為主,其鹿產品年出口值約750億元。鹿肉主要集中於歐洲市場,出口值占70%(525億元),其他鹿產品如鹿茸、鹿鞭、鹿筋等則以亞洲市場為主,出口值占30%(225億元);紐西蘭鹿茸年產量約450公噸,每公斤價格約5,000元。

優質臺灣水鹿,該鹿隻為105年頭剪組冠軍。

臺灣養鹿為圈養方式,消費者現場可見活力健康的鹿隻,增加消費信心,直接挑選鹿隻採集「新鮮」鹿茸,再依照喜好客製化鹿茸產品(鹿茸藥酒、鹿茸粉等)。而紐西蘭鹿茸標榜鹿隻於天然純淨的環境飼養,鹿茸採集後繫上產銷履歷標示並冷凍,且價格僅為臺灣鹿茸的五分之一。

臺紐經濟合作協定,進口鹿茸量逐年攀升

自2013年雙方簽訂臺紐經濟合作協定後,鹿茸實施關稅配額,配額量由協定生效後之1,000公斤,每年增加250公斤;配額外關稅則由500%,每隔4年降100%,並自2025年起全面開放紐西蘭鹿茸進口達零關稅。近年來紐西蘭鹿茸進口量,由協定簽訂前的5.7公噸,攀升到每年7.5~9.7公噸,成長幅度約31%~70%。

近5年由紐西蘭進口鹿茸總量。(資料來源/防檢局輸出入動植物檢疫系統)

依據「臺紐經濟合作協定可行性評估報告」中指出,鹿茸貿易自由化可使臺紐雙方之養鹿業均獲益,且因臺紐雙方的養鹿業具互補性質,例如進口冷凍鹿茸主要作為中藥材使用,臺灣鹿茸則於農場直接販售,因此評估對我國養鹿產業負面影響有限。但國產鹿茸如未於農場售完,仍是以低價銷往中藥行及菸酒公賣局,並且在國產鹿茸未有產地標章的認證下,不時都有不肖業者以低價進口鹿茸混充國產鹿茸矇騙,將對國產鹿茸銷售信譽造成衝擊。

提升產業形象,就不怕進口鹿茸競爭

因此臺灣需充分利用12年緩衝期,來提升整體養鹿產業形象,像是:提升飼養管理經營效率、加強鹿隻疫病防疫,並且加強鹿場自衛防疫管理,提升國產鹿茸品質,同時透過建構優質鹿茸認證,與進口鹿茸市場作區隔,打造出臺灣「國產鹿茸」,才有和紐西蘭競爭的機會。

鹿隻結核病,防疫大作戰

養鹿場最怕發生結核病,只要發生疫情,其撲滅的過程是很艱辛的。結核病是由分枝桿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重大人畜共通傳染病,其致病菌主要分為牛型、人型及鳥型分枝桿菌,鹿隻則以感染牛型為主。結核菌在環境中,傳播途徑可藉動物、鳥類、車輛的移動,或是透過病畜噴出的飛沫,來造成動物感染。鹿隻感染結核病幾乎無臨床症狀,通常經數年後才會逐漸出現消瘦、衰弱等症狀,只有施行結核病檢驗才能早期發現,即時處置,降低案例傳播風險。

近4年鹿隻結核病申請檢驗比率。(資料來源/防檢局全國草食動物聯繫會議資料)

鹿場衛生管理為策略關鍵

防範結核病傳播是動物防疫的重要課題,地方動物防疫機關依據「草食動物牛結核病防治措施」及「鹿隻牛結核病檢驗方法」執行檢驗,受檢動物如果檢測出陽性反應都採取一律撲殺及移動管制的策略,並且結核病污染的畜牧場或飼養場應每4個月檢驗一次,並經連續3次檢驗至所有受檢動物均呈現陰性反應者,才可解除列管。

養鹿場結核病檢測採申請制是由養鹿戶提出申請,目前檢驗比例仍為偏低。為維護食品安全及公共衛生,防檢局已規劃針對養鹿場逐年提升受檢率,推動全面實施鹿隻結核病強制檢驗。為達成目標,鹿農應落實自衛防疫作業措施,以符合牧場衛生安全。

動物防疫人員注射結核菌素於鹿隻頸側。

生產、銷售同步提升,齊心打造優質臺灣鹿茸

因應未來國際貿易、公共衛生及食品安全等議題,生產端應加強鹿種選育,提升飼養技術及生產效率,並落實鹿場自衛防疫衛生管理及定期檢驗結核病,建立消費者食安信心;銷售端則應建構優質鹿茸標章認證,開發多元化產品,加強區隔行銷及拓展市場,打造國產鹿茸品牌價值與建立消費形象,促進產業升級轉型。

本文轉載自《動植物防疫檢疫》4月號季刊,原文標題為〈落實鹿場衛生管理 提升本土鹿茸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