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材枝葉製作森林精油,創造森林與人雙贏

文/林宜潔 圖片提供/林業試驗所
近年面對國產木材自給率不到1%、林木老化的議題,林務局喊出「國產材元年」,希望以正常疏伐等撫育方式,恢復森林健康,達到資源永續利用。疏伐下來的木頭除可供應市場,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進一步嘗試以柳杉、白千層、臺灣肖楠等其它樹木的枝葉萃取森林精油,還能做成擴香液或者香氛膏,適合發展獨具地方特色的產品,創造人與環境的共好。

疏伐枝葉全利用,不浪費資源的森林精油

臺灣森林覆蓋面積近六成,有豐富森林資源。日治時期到光復後,林業政策以經濟生產為主,臺灣還一度擁有樟腦王國的稱號。90年代環保意識抬頭,林業政策轉為保育,天然林木全面禁伐,人造林開伐也受到限制,造林面積也逐次增加。

近年面對國產木材自給率不到1%、林木老化的議題,林務局去年喊出「國產材元年」,希望以除草、除蔓、修枝和疏伐等方式,調整森林密度,恢復森林健康,並適度取出疏伐木供給市場,活化利用臺灣森林。

「修枝下來的木頭可以直接供給市場,如何利用剩下來的枝葉是另外一個題目。」林試所助理研究員葉若鋆表示,為了充分利用修枝資源,研究團隊利用枝葉,開發出森林精油產品,像是柳杉、紅檜、臺灣扁柏、肖楠、牛樟、白千層的枝葉等等都是適合拿來萃取的材料。

葉若鋆表示,森林經過正確修剪,能幫助森林健康。用疏伐下來的枝葉生產森林精油,除了不浪費資源,還可成為在地色產品,增加林農收益。對人跟森林都有正面意義。

林試所研究團隊收集森林疏伐下來的不規則枝葉,成功萃取出具在地特色的森林精油。

澳洲、美國都有成功案例

葉若鋆指出,澳洲可說是世界上充分利用林木資源,發展精油產業的成功案例。他說明,茶樹精油、尤加利精油等產品,都是澳洲政府大量推廣造林的成果,「澳洲把木頭用來造紙,葉子拿來萃取精油,產業鏈接得很漂亮。」再加上市場行銷做得好,促成聞名世界的產品。

葉若鋆另外舉例,前幾年他在林業盛行的美國奧勒岡州(State of Oregon),看到奧勒岡林業合作社在生產木材以外,也推出枝葉萃取的森林精油。「他們都是用針葉樹,推出六種葉子的精油。」葉若鋆補充,看到這些案例的時候十分興奮,表示森林精油的確有發展潛力。

回看臺灣,葉若鋆表示,臺灣處於熱帶與亞熱帶之間,地勢高度變化大,林木種類多元。推廣森林精油,雖不如國外能大規模生產,也正因為這樣,才能發展適地而且多樣的精油產品,反而更具在地特色。

林試所與社區合作開設工作坊,教導民眾利用在地森林精油製作香氛膏。

結合森林療癒,推動社區特色旅遊

葉若鋆表示,精油生產成本門檻不高,技術也不太困難,一臺簡易機器幾萬塊就能入手。他指出,臺灣過去是樟腦大國,許多老的樟腦場都還在,地方仍保有這些生產能量。「臺灣有些老一輩仍會自己做精油萃取,在老街上我們還是能看到一些自製的樟腦油、檜木油。」他指出,這是我們的優勢,未來希望結合社區資源推廣發展森林精油。

「森林療癒、地方旅遊、社區手作體驗,都是森林精油的發展契機。」葉若鋆表示,療癒跟氣味的關係密不可分,精油在這個部分大有可為。他指出,上個月才跟研究團隊到花蓮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辦理工作坊,「當地種尤加利樹、陰香,我們就用這兩個去試。」他強調,發展森林精油最重要是跟社區結合,使用當地特色木材疏伐下來的枝葉,才能保留利用剩餘資源的意義。

葉若鋆表示,森林精油這兩年愈來愈受歡迎,去年首度參加生技展,今年到新一代設計展露面。他說明,精油除了單賣,也能做成擴香液,結合國產材做的擴香竹,就是一款完全在地的擴香產品。另外,如果跟香皂製作或其它用品結合,推出獨特手作體驗課程,將是臺灣各地發展社區旅遊的另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