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預警】備戰汛期 農委會正式啟用「客製化預警」

近年經常發生短時強降雨等極端氣候,為提供農民預警,農委會9日宣布,從今年5月的汛期起,將提供57個重要栽培區「客製化氣象預報」,並以圖卡方式標示災害警戒區、作物品項及個別防災作為。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防災應變戰略包括平時、災前、災中與災後。針對平時防災,農民種植除了氣溫、雨量外,有時還要如土壤溫度、日照量等其他資料,因此,農委會近年與中央氣象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天氣風險公司等公私部門,完成130個農業專屬氣象測站,希望提高農業氣象精準度。

農委會今年也正式啟用「客製化氣象預報」,首波針對台中和平區杮子、南投埔里鎮百香果、宜蘭三星鄉蔥及梨等57個重要栽培區提供預警機制,陳駿季舉例,假設有颱風從東北角經過,宜蘭的梨子可能會受害,如果在梨子結果期,農民要加強防災準備,但如果過了梨子採收期,農民只要稍稍修剪即可。

針對農業災害保險,農業金融局主秘韓寶珠說,農業災害保險從104年推動,截至5月9日止,已開放15項農漁畜產品災害保險,投保件數達1萬7279件、投保面積達2萬8402公頃,投保件數日益成長。

至於災前的作為,陳駿季說,已在4月底前完成農田水利防汛整備,在全台各地佈建移動式抽水機127台、河川野溪土石清疏達130.96公噸;陳駿季也說,在災害發生前,除了透過媒體宣導防災準備外,也會透過APP提醒農民警戒。

針對災害回報機制,陳駿季指出,除了透過清查外,也會推廣農民透過APP回報及社群網站搜尋,取得即時災損影像,並整合在農業災害情資網。至於災後復耕,陳駿季說,過去如果發生災情,天然現金救助因得要由地方公所現勘,十分耗費人力,因此,農委會已修正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12條,農業天然災害勘查可用科學技術輔助勘災,嘉義縣、花蓮縣將是首波試辦縣市,預計可較人力現勘節省一星期的時間,有利農民加速復耕。

另,外界擔心災害會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陳駿季說,108年地方政府共申請402.8公噸的災害儲備糧,農委會以滾動倉儲備貯冷藏蔬菜3千公噸、根莖類蔬菜6百公噸。農糧署企劃組長柯勝智說明,目前已準備3千6百噸各類蔬菜在各地的合作社內,如果災害發生時,會適當地釋出蔬菜供應市場需求,目前也訂定契約,在必要時可以緊急進口。

農委會9日宣布,從今年5月的汛期起,將提供57個重要栽培區「客製化氣象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