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動物福利的雞蛋怎麼養?臺灣首辦國際研討會探討

文/林慧貞 圖片提供/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廢除格子籠雞蛋是全球趨勢,農委會畜牧處和長期關注動物福利的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合作,首度邀請國內外動物福利專家,11月15、16日舉辦國際研討會,其中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將分享如何建立世界最大動物福利標準,並轉型成社會企業「RSPCA保證」,在全球銷售動物福利雞蛋和肉品。100個參與名額公開宣傳僅十天就爆滿,顯見臺灣動保意識逐漸抬頭。

臺灣首度舉辦蛋雞友善飼養國際研討會

為了追求效率、降低雞蛋生產成本,許多飼主會將蛋雞養在狹小的格子籠,三隻雞僅能分到一張A4紙大小的空間。歐盟2012年正式禁止轄內所有格子籠養殖,農委會也在2014年訂出「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鼓勵農民轉型,目前臺灣友善生產的雞蛋比例將近一成。

蛋雞被飼養在A4大小的籠子,歐盟認為違反動物福利,2012年全面禁止

為了吸取國外經驗,農委會和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11月15、16日,在畜產試驗所舉辦為期兩天的「從巢箱到餐盤-蛋雞動物福利國際研討會」,邀請RSPCA保證、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獸醫學院、牛津大學「農場動物福利計畫」(FAI)等單位的專家,以及臺灣第一線雞農、學者,共同討論轉型友善養殖蛋雞的技術、通路、法規制度、遇到的困難。

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簡稱動社)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這次邀請的專家都長期關注動物福利,在全球相當知名,研討會不只探討飼養蛋雞時的動物福利,而是一隻雞從生到死,應該如何飼養對待,例如幫雞剪嘴要怎麼剪傷害比較小、蛋雞淘汰後如何捕捉、運送,以及豐富化籠飼和平飼、放牧飼養的區別,分別會遇到什麼情形。

其中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去年就曾來過臺灣,隨著動社到各個養雞場參觀巡訪,這次也將再度來臺。陳玉敏說,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1994年創設「自由食物」(Freedom Food),建立了一套動物福利標準,透過稽核和認證,提升經濟動物的福利,並且將符合認證的雞蛋、牛奶、肉製品,銷售到世界各國;2015年5月Freedom Food轉型為社會企業「RSPCA保證」(RSPCA Assured),期望增加影響力,倡議動物福利和實際執行的過程相當值得臺灣借鏡。

希望促進消費者和生產者交流

除了國外學者,此次研討會也邀請了轉型友善飼養的雞農分析成本,以及輔導農民轉型的動物科學系教授,分享實際執行時的心得和困難。

陳玉敏表示,改善經濟動物的福利有四大要素必須到位,分別是知識、技術、價值、經濟,「四個角都有才能站穩。」因此一定要和產業對話,了解轉型農民遇到的困難,建立知識體系,投入輔導,並且找到市場,讓雞農轉型後經濟無虞。

越來越多通路、餐飲業者支持友善飼養雞蛋,引導生產者轉型

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科長江文全則指出,農民改變飼養型態有風險,過程中要先花錢,因此不能只叫生產者改善,市場端也要支持,國外經驗都是消費端影響生產端改變,因此研討會特別邀請雞農、通路商、大型速食業者,希望促進雙方溝通,推動友善飼養。

轉型友善飼養,臺灣已到臨界點

講者陣容堅強,「從巢箱到餐盤-蛋雞動物福利國際研討會」公開宣傳僅十天,100個名額就爆滿,還有許多人等待候補,農委會已經在今天緊急更換場地,到畜試所最大的國際會議廳,可容納200人。

陳玉敏樂觀表示,這顯示許多人關心這個產業,臺灣友善飼養的雞蛋比例,從2012年不到1%,逐步提升到現在的8、9%,越來越多通路、餐飲業者選購支持,希望藉此研討會,讓學界、政府也共同投入,「歐盟也是經過10年緩衝,學界、政府支持,才能順利轉型。」

江文全表示,近年蛋雞飼養轉型議題備受關注,「歷經10幾年倡議,臺灣已經到了轉型臨界點。」許多雞農也看到這個趨勢,農委會除了給予轉型農民低利貸款,也建立輔導團隊,協助解決轉型過程的疑難雜症。

他補充,農委會2014年訂了「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去年也訂了「豬隻友善飼養系統定義與指南」,下一個目標是訂出牛的友善飼養系統,鼓勵業者依照指南改善生產環境。

越來越多臺灣農民改變格子籠飼養蛋雞,朝平飼、放牧、豐富化飼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