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島喫風土】就是愛吃炒米粉

母親拿手的金瓜米粉,將海陸風味凝縮在一碗裡,是我的最愛。

母親拿手的金瓜米粉,將海陸風味凝縮在一碗裡,是我的最愛。

文字╱攝影 呂宛霖

在我們家,米粉永遠是餐桌上令人期待的料理。

雖然看似再平凡不過的一種食材,但在母親的手裡,卻能變出千變萬化的味道;不論是炒的、拌的,還是煮熱湯,每一道都帶著屬於島嶼的氣息,家的味道。

澎湖的南瓜特別香甜,口感綿密,煮起來不像一般南瓜那麼單調。母親拿手的金瓜炒米粉有個巧思,將南瓜同時切塊又切細絲,細碎的南瓜在鍋裡炒到化開,慢慢滲進米粉裡,像是天然的金黃色醬汁,讓每一根米粉都被裹上了一層柔和的甜味;而大塊的南瓜則保留入口時的綿密感,咬下去時會爆出屬於南瓜本身的自然香氣。這樣的搭配,讓炒米粉的滋味層次更豐富,吃到最後一口都還不會膩。

除了南瓜,菜豆炒米粉和高麗菜炒米粉,也是家裡餐桌上常見的風景。澎湖的菜豆和高麗菜,有著和外地不同的鮮甜滋味。菜豆爽脆帶點海風的鹹香,高麗菜則帶著沙質地特有的清甜。母親總會把這些時令蔬菜炒進米粉裡,配上必不可少的狗蝦和小管;狗蝦小小一隻,但味道特別鮮,炒過後整盤米粉都多了一種濃郁的海味;而切塊的小管彈牙有勁,和米粉纏在一起時,咬下去是鮮甜與彈牙的口感。這樣的搭配,才真正展現出澎湖料理「料好實在」的特色。

有時我會想,為什麼母親的米粉總是特別好吃?在臺北小廚房試炒時,特地打電話問了她才知道,關鍵在於米粉不能煮到全熟。母親說,她總是先把米粉丟進滾水裡,一分鐘就立刻撈起來再用蓋子蓋上,利用米粉本身的餘溫慢慢悶熟。這樣做出來的米粉帶著Q彈而不糊爛,每一口都能保留最迷人的勁道。或許正是這樣的堅持,讓我們全家人對她的炒米粉總是百吃不膩。

不只是炒米粉,在我們家,每逢買了大魚,米粉湯就是絕對少不了的安排。母親說,魚頭一定要當天趁鮮處理才能煮出最濃郁的鮮味。只要廚房裡傳出魚頭煎香的味道,我就知道今天會有一鍋熱騰騰的魚頭米粉湯。米粉在魚湯裡吸飽了鮮味,每吸一口都像是把大海吃進肚子裡。這樣的湯,沒有花俏的調味,卻是最真實的奢侈,特別是在冬天裡,一碗熱呼呼的魚頭米粉湯,不僅暖胃,更讓人覺得心裡也被填滿。

米粉的好處就在於它百搭,不論和什麼食材一起煮,都能把味道牢牢吸附住。它不是昂貴的珍饈,也不是遙不可及的美味,而是日常裡最樸實的存在。當南瓜的甜、高麗菜的脆、狗蝦和小管的鮮,都融合在那口米粉裡時,你會發現,澎湖料理最動人的樸實手藝。

煎香的魚頭,只要加入清水就會化成濃郁海鮮高湯。這是魚頭米粉不可缺少的第一步驟。
煎香的魚頭,只要加入清水就會化成濃郁海鮮高湯。這是魚頭米粉不可缺少的第一步驟。
悶熟的米粉泡在濃郁的魚湯頭湯裡,Q彈美味。
悶熟的米粉泡在濃郁的魚湯頭湯裡,Q彈美味。

作者 呂宛霖
土生土長澎湖人,大學起滯留臺北,途中短暫旅居神戶、倫敦,喜歡體驗世界各地不同的美食文化、熱愛下廚。現役編集者,比起寫作更喜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