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22日公告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產品之進口規定」,不再限制僅30個月齡以下牛肉產品可以進口,開放包含30月齡以上牛隻的「全牛齡」牛肉進口,但頭骨、腦、眼睛、脊髓、絞肉、內臟等六大風險部位仍不得輸入,即日起生效。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今(23)日表示,食藥署針對開放全牛齡日本牛肉,食安風險分析的審查過程非常完整,除了書面審查外,已分別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前後召開3次專家會議,並且在2022年10月食藥署也跟專家赴日實地查廠。相關風險評估與實地查廠報告,已經全部發布在食藥署網站上,公開透明。
林金富指出,經風險評估分析換算,約每1億5,000萬人口食用,僅1人有曝露風險;國內牛肉9成仰賴進口,日本牛肉只占約1.4%,而日本最後1例狂牛症是發生在2009年,已經是15年前,依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已經認定日本為風險可忽略的國家,所有牛齡、所有部位的牛肉均安全,可以貿易。
林金富說,這次修正「日本牛肉及其相關產品進口規定」,是經過完整審查程序及整體評估所有風險因子,基於科學分析才決定予以開放,食藥署會繼續以「安全與安心」並重,用心照顧國人飲食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