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可望成亞洲唯一三大豬病非疫國 去年生鮮豬肉出口成長6倍

我國將成亞洲唯一豬隻三大疫病非疫區,有助國產豬肉拓展國際市場。(攝影/游昇俯)

總統賴清德執政滿一周年,農業部盤點過去一年施政成果,包括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科學委員會今年2月建議「同意」認定我國為豬瘟非疫國,有望於5月獲得正式認定,我國將率先成為亞洲唯一豬隻三大疫病非疫區;並且去年度我國冷藏水果外銷成長高達3成,臺灣生鮮豬肉出口量成長6倍,其中外銷菲律賓的出口量更是成長17倍。

農業部盤點過去一年施政成果,包括檢疫管理受肯定,農產外銷有新突破,去年農產品出口量值分別為190.1萬公噸、49.2億美元,我國鳳梨獲准進口紐西蘭,銷往日本數量也達到19,373噸,創下歷年新高。紅肉、紫紅肉及雜交種紅龍果、龍虎斑分別准入日本市場,新加坡也同意進口我國生鮮豬肉。

去年面臨3個颱風,農業部也重新檢討農業天然災害救助流程,將遲發性災損提報時間放寬於6個月內完成;延長現金救助申請時間,災損嚴重時得再延長5個工作日;並運用科學勘災加速災損救助,公告增修「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適用的天氣參數;精進專案農貸措施,不僅調降「壯農貸款」利率,並新增「紓困貸款」,協助農漁民解決短期資金需求。

農業部表示,漁民面對風浪難測的海上作業,除了提高死亡或失蹤的家屬慰問金與急難救助金,給予家屬更多的支持與幫助,去年也提高漁產業魚塭養殖保險費補助比例,從過去的補助3分之1提高到2分之1,補助上限也從每公頃9萬元提高到13.5萬元,提供漁民更多作業上的保障。

《植物診療師法》去年公布施行,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制定植物診療師專法的國家;強化農事服務支援效率及優化從農環境,去年5月起推動區域型機械化農事服務,已輔導成立農糧產業機械農事團41團,服務面積逾2,815公頃、受益農民逾3,800人次。農業部更開創全國農產物流新模式,啟動營運「農易送EXPRESS」結合超商物流服務,計有217家農漁會參與網絡。

農業部表示,推動電子化寵物身分證,邁向寵物福利系統建置的第一步,此外也全面實施犬貓寵物登記,強化飼主責任與管理,並完成「寵物食品專法」草案預告,全面強化寵物食品管理,將進一步確保全國共約280萬隻家犬及家貓的寵物食品安全,並維護飼主之消費權益。

農業部為提升展演、實驗及經濟動物福利,修正「動物展演管理辦法」,明確規範保育類野生動物(含鯨豚)不得進行表演及與人互動,強化對展演許可審查及展演業者管理與評鑑。並公告「犬、貓美容定型化契約」,不僅保護毛孩的動物福利,同時也對飼主及業者雙方的權利義務作出規範,保障雙方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