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山上的鹽嗎?周末來「山村好物市集」嚐魯凱族植物鹽

文/林慧貞 攝影/林慧貞

海鹽、岩鹽不稀奇,你嚐過山上的鹽嗎?臺東縣達魯瑪克部落分布許多「羅氏鹽膚木」,果實鹹中帶酸,早期上山打獵不必帶鹽,摘下「羅氏鹽膚木」果實泡水釋出鹽份便可醃肉,但進口鹽興起後文化漸漸失傳。林務局偕臺灣味社會事業有限公司,和族人開發「山鹽藏」,以羅氏鹽膚木為基底,加入當地的咖啡、檸檬等,製成六種口味香料鹽,這週六日在華山大草原的「山村好物市集」就買得到。

傳統植物鹽升級,促進原鄉經濟

林務局2017年推動「山村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計畫」,和各個山村部落、社區合作,盤點傳統智慧和在地資源,開發具有當地特色和創新的產品,今天舉辦成果展暨產品發表會,其中達魯瑪克部落精緻的「山鹽藏」禮盒吸引全場目光。

達魯瑪克部落的「山鹽藏」禮盒一套六組,用當地羅氏鹽膚木為基底開發出不同風味的香料鹽。

「別人有海鹽,我們有山鹽!」魯凱族的達魯瑪克部落創意主廚Mona說,以前放牛時,渴了就找鹽膚木果實舔,有鹽的味道又帶點酸,就像它的名字,既止渴也不會中暑。以前老人家打獵只要帶刀和火就好,直接用鹽膚木果實醃肉,40幾歲一輩的人都還有舔羅氏鹽膚木的回憶。

羅氏鹽膚木生長在中海拔的向陽開闊地,每年約12月、1月結果,達魯瑪克族人負責採集果實、日曬、脫粒,臺灣原味的加工廠則協助磨粉,添加當地咖啡以及和各部落合作的農產品,開發出六種不同口味的香料鹽,有佐牛肉的咖啡口味、佐豬肉的白芝麻、佐雞肉的柑橘、海鮮則搭配檸檬口味,還有適合烘焙的土肉桂口味、適合燉煮的洋蔥口味,經一年調整,今天正式上市。

臺灣味社會事業有限公司(品牌名臺灣原味)專案經理Lora表示,其實中亞、歐洲許多地方都有鹽膚木,當地人也早就開發出各種鹽膚木做的鹽,但臺灣的羅氏鹽膚木有不同風味,由於整顆種子一起磨粉,因此吃起來鹹中會帶點酸味,層次十分豐富,和一般的鹽完全不同,而且不同海拔、環境做出來的鹽,味道、外表也不相同,是一項非常在地的產品。

目前達魯瑪克的羅氏鹽膚木來源穩定,不過剛上市仍採小規模量產,已有餐廳合作使用原味鹽,對外則銷售香料鹽,單罐售價350,一組六罐1800,價位不便宜。臺灣原味創辦人吳美貌表示,山鹽藏原料都是友善、有機農產,成本相對高,期望朝香料鹽市場發展,和一般家庭用鹽有所區隔。

鼻笛傳承文化,擴展山村生態旅遊內涵

除了新上市的山鹽藏,許多部落都帶著壓箱寶前往發表會,排灣族舊筏灣部落2002年和林務局合作,當地耆老開班授課復興傳統「鼻笛」,以當地竹子「火廣竹」製笛,鼻、口鳴奏,已成為當地生態旅遊一大特色,今天族人也現場演出,獲得熱烈掌聲。

負責規劃當地生態旅遊的「慢城之旅。舊筏灣部落」金念薇表示,鼻笛在當地有兩種用途,一是耆老或頭目過世時奏鳴,二是男生向女生示愛時,繞著女生家屋吹奏,女生和他的家人「聽到誠意」,才會答應交往。

金念薇的爺爺是當地少數還會取竹、製作鼻笛、吹奏的族人。金念薇說,鼻笛最難的是換氣,換氣不順音就出不來,這幾年爺爺教授當地小學、年輕人從取竹開始,到製笛、譜曲、演奏,也開放遊客文化體驗,期望讓這個古老的傳統傳承下去。

傳統鼻笛用火廣竹製作,是排灣族在耆老或頭目過世、男生示愛實吹奏的樂器。

十項新產品發表,山村好物市集等你來挖寶

今天記者會一共發表了十項用本土植物製成的新產品,包括月桃面膜和啤酒、樹豆奶製品等、森林蜜等等;舉辦部落、大學、生技業者簽約儀式,合作開發山村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林務局特別邀請知名的網路節目「木曜4超玩」,到達魯瑪克部落體驗生態旅遊,網紅主持人泱泱親自採集羅氏鹽膚木、製鹽,甚至體驗跳水等等。

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這是第一次和網紅合作,希望跳脫同溫層,讓更多人知道部落生態旅遊。

林華慶說,林務局從2002年開啟社區林業計畫,早期著重資源調查,現在則要進一步利用資源,以往受限《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育法》等等,族人難以利用當地資源,但許多林產物其實恢復速度快,適度規劃就可以採集使用,現在林務局已鬆綁部分法規,可以發展林下經濟,期望保存部落傳統知識、促進經濟、保留當地資源的三贏局面。

林務局和山村部落夥伴周末在華山大草原舉辦「山村好物市集」,33個攤位等你挖寶。

12月7日至12月9日上午10點30分至下午6點,林務局和山村部落夥伴在華山大草原舉辦「山村好物市集」,計有33個展攤,包括竹木材多元利用、林下經濟、友善生產、原鄉生態旅遊及原民傳統文化等5大項產品展售攤位,期間安排社區表演,如部落廚房-山鹽藏料理;料理教室-黃金小米肉丸、咖啡肋排;音樂表演-谷關泰雅族獨立樂團,還有多項手作驗驗活動,像是月桃糕製作、藤編紙鎮DIY、布農板曆石板彩繪、木藝野生動物公仔DI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