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感嫩脆像山蘇!臺東場全新翼豆品種「臺東1號」產量高4成

文/林宜潔 首圖攝影/林宜潔 圖片提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農委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臺東場)今發表臺灣第一個翼豆品種「臺東1號-青翠」。翼豆從東南亞傳入臺灣百餘年,已是東部原民特色作物,現僅存品質不一的地方品系。臺東場歷經5年,育成「臺東1號-青翠」,不僅口感脆,顏色綠,莢形一致,從平地到中低海拔都可栽培,產期比舊有品系多出一倍,產量高出44%,還抗病蟲害,適合有機、友善耕作,極具產業潛力。

百年前傳入臺灣,首次育成正式品種

原產於非洲及東南亞的翼豆,1910年引進臺灣,因為形狀特殊像長翅膀,又稱作四角豆或楊桃豆,是東部原住民族常吃的豆類蔬菜作物,阿美族語為「Fadas」,卑南族語則是「Latak」。臺東場場長陳信言說,翼豆早期多由族人在自家少量栽種生產,產季主要集中在秋冬。

「面積小,產期每年只有3個多月,品質也不統一。」育成臺東一號的臺東場作物改良課助理研究員薛銘童說明,翼豆算是近年新興的特色作物,但現行栽種混雜的地方品系豆莢長短不一、品質不均,產量低,只有少數消費者有機會買到。

為幫助臺東發展特色作物經濟,臺東場從2013年投入選育優良翼豆品種,歷經5年育種及栽培試驗,終於在今年5月經多位專家學者審查,通過命名為「翼豆臺東1號-青翠」,是臺灣第一個正式育成的翼豆品種。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今發表「翼豆臺東1號-青翠」,由臺東場場長陳信言(中),與作物改良課助理研究員薛銘童(右)說明作物特性。

「臺東1號」產期加倍,產量增4成以上,提高商品價值

薛銘童說明,翼豆屬短日照的作物,如果日照增長,反不會開花結果。因此,過去通常只能秋作,每年11月開始採收,產季在農曆年前結束。他表示,新選育出來的「臺東1號」具長日照鈍感特性,不太會受日照影響,突破現行地方品系的栽種限制,不僅可以秋作,還可以春作。換句話說,可以從11月一路採收到隔年4、5月,產季延長一倍。

「而且產量也提高,春作秋作都很穩定。」薛銘童說,對照地方品系秋作每公頃產量8公噸,「臺東1號」秋作每公頃年產量約11.5公噸,比原先高出44%。即便在進入春作之後,也還能有年產量10公噸的成績,未來能穩定供應市場需求。

翼豆臺東1號在春作時,仍可生產高品質嫩莢。

可規格化生產,抗病蟲害,適合友善有機栽培

不同於以往翼豆品種混雜,結莢長短不均,無法規格化。薛銘童表示,「臺東1號」經過試驗,已建立採收指標,大概長到20公分就適合採收,能夠規格化生產。

薛銘童表示,「臺東1號」種植方式與其它豆類作物無異,只需要簡單的棚架就可以生產,以棚架栽培還能減少雜草困擾,採栽容易。另外,相較其它豆類作物,如豌豆等較容易出現白粉病,翼豆還有相對強健抗病蟲害的特質,非常適合友善、有機的耕作方式採用。

嫩又脆口感佳,較不耐寒,未來將續育成新品種

介紹了那麼多,吃起來究竟是什麼味道?「就像幼嫩又脆的山蘇!」陳信言表示,「臺東1號」是豆類蔬菜中少見口感鮮脆的一款。陳信言強調,「不用像碗豆一樣去筋絲。」由於「臺東1號」非常鮮嫩,只要洗淨切段,可以汆燙、炒肉都適合。

翼豆十分容易料理,只要洗淨切段,汆燙、炒肉都很合適。

薛銘童,「臺東1號」不太怕風怕雨,唯一的缺點,就是比較怕冷,「遇到大概10度的低溫,比較容易落花落莢。」他說,當初選育翼豆品種,從世界各地搜集了超過200種品種,未來希望能繼續研究,育成比較耐寒的品種。

「臺東1號」今年8月公告非專屬授權技轉,已有臺東青農投入種植,並於設有農家直採平台的全聯門市販售。臺東場表示,歡迎業者與農友向臺東場辦理技轉,意者可參閱臺東場網站公告之授權辦法,或洽詢臺東場作物改良課園藝研究室(電話:089-32511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