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郭愷珶 採訪╱蕭尹琪、洪與成 整理╱蕭尹琪 攝影╱吳尚鴻
行政院自2017年起推動新農民計畫,預計在10年內培育3萬名農民堅實產業發展,提升農民專業能力與產業價值,創造更好的農業環境,協助想從事農業的青年返鄉務農,針對已經從事農業的農人,在各縣市建立青農交流平臺。年齡往下到在學的高中以及大學學生,也是新農民計畫積極輔導的對象。農民輔導司農業推廣科科長郭愷珶負責獎勵高中生從農方案與農業公費專班業務,透過郭愷珶說明,理解進入農業的旅程、探索設計。
新農民培育計畫意識到臺灣農業老年人口增加,農業人口逐年減少,農委會(今農業部)2017年以10年為目標,立下願景打造新農民成為農業經營者。新農民組成以農二代、農學校學生、跨域歸農者為主要對象,參酌產業趨勢,立下輔導3萬名新農民的目標。
問 獎勵高中生從農專案推行的脈絡為何?
郭:蔡英文政府時期,對學校教育十分重視,獎勵高中生從農專案以及農業公費專班誕生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之下,從學校端開始投入對於新農民的培育輔導,打造新農業。
農業公費班始於2015年國立嘉義大學首辦,高中生的參與始於2017年高職農場經營科的學生,鼓勵高中生進行農場工作的職涯探索。最一開始只有11間高中職學校參與,慢慢增加不同的科系類別,比如園藝、農業機械、休閒農業、森林、造園到水產養殖,到了2024年幾乎涵蓋了所有農業相關科系,包含休閒農業,總共有35間技術型高中學校的參與。
獎勵高中生從農方案 增加核心素養 打開農場工作的可能
問 技術型高中學生的農場經驗,對於升學或是未來從農有實際助益嗎?農場端怎麼看待高中生的職涯探索?
郭:高中高職的老師經過這些年的合作,累積出適合協助學生的農場名單。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也感受到產業對協助學生的回饋——轉變過去畜牧場或是水產養殖是相對封閉的產業,年輕學生若非親戚關係人等,難以進入一窺產業工作面貌。但是在多年運作獎勵高中生從農方案下,這件事變成可能。
農業部對高中生參與暑期農事體驗資格也逐年做了調整。一班只有一半的學生可以申請,但過去將體驗資格限制為成績前50%的同學。現在已經去除成績排名的要求,因此不擅課業但有志於農業工作的學子,依然有及早接觸農業工作現場的可能。
在108課綱的規範下,核心素養的定義為「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和面對未來挑戰,應該具備知識、能力和態度」,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終生的學習者。強調自主行動、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對高中生而言,參與高中生從農方案,對增加核心素養是有明確幫助的。對於這些接受高中生職涯探索的農場來說,政府資源投入讓學農的年輕人提早進入工作場域,帶來更多的人力資源,有助於農場未來的接班和經營延續,有正面效益。
農業是專業的技術,並不是新鮮人一投入職場就能保證有收穫的產業,需要很多的學習。站在農業推廣科的角度,除了給予技術的輔導,透過學校來留下未來的人才。目前每年大約有700多位高中生投入農場職涯探索,截至2024年累計3,000多人,這些高中生,約有7成會繼續升學讀相關科系,或進入農業的職場,其中有100多位考上大學的農業公費專班。在培育農業新血的努力上,從農的高中生數量不容小覷。
從百大青農到農業公費專班 陪伴輔導網絡 讓從農向下扎根
問 對於青農如百大青農跟農業公費專班的輔導措施思考為何?
郭:第一屆的百大青農選拔始於2013年,以2年個案陪伴輔導方式,整合中央與地方政府各項資源,組成輔導團隊,協助解決農地、設施興建、經營資金、技術提升、財務管理、資訊工具、加工研發、行銷等各項問題,甚至給予設施設備、3年零利率專案貸款等協助。
百大青農的選擇機制,是45歲以下符合資格之青農報名甄選,透過7個區域農改場和試驗所來負責區域的審查,每年選出100位優秀農業個人以及團體。農業部在陪伴農業百大青農的路上,心態上分成兩個階段。在前5年抱著陪伴的心態輔導青農,發現青農有不少出色的案例,因此選出來的青農是標竿模範生。從第6屆開始在選拔標準上做了調整,選出多樣化的青農代表,豐富臺灣整體農業面貌。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在促成新農民的策略上,從高中到成年,不同階段有對應的輔導陪伴機制。大學階段,在5間農業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國立宜蘭大學、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推出農漁業公費專班(曾經招收農業公費專班的明道大學,因於2024年7月停招,原本的專班會由東海大學接手,於原來校區教學),不只對應屆生開放申請,有志農業青年都可以嘗試。不只對想務農的學生招手,也向想上學的農人招手。
農業公費專班的課程設計,是3年學習課業,1年去農場實習,然後接下來4年要從事農業工作。學校的老師在學生畢業後還會去探訪輔導,保持互動。這個課程的設計也有一個思考,透過公費專班的設計,建立起校園中珍貴的朋友與師長情誼,這是出社會後很難找到的人際連結。現在農業專班的畢業生有628位,在學生有1,315位,習農並從事農業,成為產業生力軍。
這樣的教育機制,提供了從15歲到45歲青年農民的養成與輔導網絡。除此之外,還有開設在大學裡的農業學分班,比如給農業主的經營管理課程。對一般有興趣的民眾,各地農民學院開設沒有年齡限制,由淺至深的農業入門課程可供報名。這類的學習政策,效果是累積性的,改變最明顯在經營管理的概念上,以及青農跟政府的互動溝通變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