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郭正偉╱攝影 吳尚鴻
臺北鬧區車潮仍喧囂的午前時間,牽著狗,我們緩步走進寵物友善公園聊天,高樓參差環繞圈成綠地,一座迷你陽光小島。集主持、歌手、演員等多重身分的藝人夏宇童,讓四歲米克斯犬「Nini」領著漫走其中,元氣飽滿,童童卻忍不住爆自家狗狗的料,「Nini其實非常膽小,一點聲音或動靜都會嚇到她。」才說完,就看到她踩到什麼,反射性跳起來躲進童童腳邊。
「她就是會有各種耍賴。」夏宇童領養Nini近四年,經歷各種被自己經紀人Fish戲稱「傲嬌」的脾氣磨合,才漸漸摸透這隻狗狗的「公主」需求。「初次上課,行為訓練師給我的第一個功課,就是一個禮拜不要跟她玩。結果第二堂課大概過了半年才去上……因為我根本做不到。」童童說:「常常電視看一看,一回神就發現我被玩具包圍,或手上莫名其妙出現玩具。都是Nini咬來想要我陪她玩。」
童童解釋,寵物與主人需要學習適度保持距離,這是行為訓練師的用意,留給彼此互不打擾的時間、空間。「她這麼可愛,怎麼可能不摸她!」童童說起那時的掙扎,「但如果連這件事都做不到,會很難接下去訓練,我一定得做到這件事。」最終,讓夏宇童下定決心重新接續行為訓練課程的原因,除了Nini因不安全感與倔強個性,遭遇寵物旅館退宿,更重要的,是狗狗的泌尿系統有了一些狀況。
朝氣蓬勃,其實挺膽小。
細說從頭,就只有乖那一天
與Nini相遇,緣起長期關懷流浪動物的演員朋友陳珮騏,臉書一則高速公路上遭丟棄幼犬救援與認養的轉貼發文,Nini是倖存犬之一。「有時候在網路上看到一些狗狗很可愛,也就是看看,誇個幾句;畢竟會覺得生活好不容易是現在的樣子,不太想改變。」自小有養狗經驗的童童,回憶決定領養Nini當時,「但這次好像不太一樣,會每天看她的照片、關心她被送養出去沒……整個人很投入,我心想:我被這隻狗挑到了。」
「我以前養的狗都小小的,那時候不確定她會長多大。坐車帶她回家,就乖乖趴在我身上。」童童笑說:「第一天到家也沒怎麼怕生,東看西看,一副那種『喔,到我家了』的樣子。當天睡得超好,沒有醒來、沒有亂叫。但就只有乖那一天,我完全被她騙了。」
Nini在明亮日光下愉快遊晃,健康漂亮的樣子,其實剛領養時,她的身體不算好。「想說為什麼我家狗狗的大便這麼多?」第一次飼育中型犬,童童自己也從中學習經驗,「看醫生後知道,她腸胃很敏感,容易拉肚子。很容易有些奇奇怪怪的小毛病要注意。」
身體情況需花心力照顧,Nini某些「特殊」需求,同樣讓童童傷腦筋。「剛開始我會用手餵她吃飯,後來不餵她就不自己吃飯。」明白是自己寵出來問題,不過讓童童更頭痛的,是Nini習慣憋尿造成泌尿道有些問題。家裡準備了一只籠子作為狗用廁所,Nini卻十分抗拒,要是童童不在,常常情願憋尿到自己受不了。除此之外,帶Nini外出散步時總感覺她不適應,不會到處嗅聞、沒興趣探索環境。
領養Nini幾個月後,童童初次嘗試了寵物溝通,回想當時體驗,以及被轉述的內容,「對於在籠內上廁所,她回應的感覺像『我就是怕、我就是不喜歡啊』,想想也是,就跟人互動一樣,我們自己不喜歡被人強迫改變,那為什麼覺得可以強迫寵物?」但,相處依舊狀況頻發,讓童童決定帶著Nini向寵物行為訓練師求教。
行為訓練,相處是彼此適應
「第一天上完課回來,她就學會聽指令吃飯。看我拿著碗她就乖乖坐下,我說OK,她才會開動。」童童分享上課的體驗,「訓練師認為,越是中大型的狗狗,越需要聽從指令。指令越清楚,牠們也學習得更好。」訓練師提醒,Nini太黏人,再者她不是討厭散步,而是不懂;也因此才有「先冷淡她一個禮拜」的練習。每隻狗狗都有各自天性,訓練師也為童童建立了一個觀念:不用逼Nini喜歡其他狗狗,但她一定要喜歡人;人才是她一起生活,需要常常接觸的對象。
「不只是人在適應寵物,其實寵物也在想辦法適應主人的生活,配合主人出門工作或休息的日常時間。而她最大的需求,就只是希望你花點時間陪陪她,一起玩玩具。」童童有所體悟的說:「我最後把籠子丟了,就改成每天帶Nini出門散步、上廁所至少三次,有時候甚至五次。」常被笑說太寵Nini,但童童認為不用憋尿是好事,出門動一動,對彼此身體都好。「你可以訓練她,但不要奢望藉此改變狗狗性格。」
雖然Nini仍有不少自我堅持,但行為訓練確實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以及無法寄宿的困擾。童童自我嘲解笑起來,「Nini現在可以寄宿了,但需要住單人Villa,不用遇到其他狗。我現在接外地工作都得先考量,這酬勞讓Nini去外宿到底划不划算。」
生命教育,學會開始與離別
自小家庭便有寵物陪伴成長的童童,曾陸續養過名為「弟弟」的瑪爾濟斯犬,以及就童童形容「成名作是特別愛咬憲哥(藝人吳宗憲)」的紅色貴賓犬,「嘎逼」。各有不同個性,也讓童童藉著相處過程,建立屬於自己的養寵生活觀,以及離別時,一生難忘的生命教育課。
弟弟以十八歲的高齡安詳離世;陪伴童童十二年的嘎逼,二○二○年因檢查出肺部腫瘤,從發現到過世不到三個月。病情惡化期間,嘎逼已經無法安躺,童童家人們特別為其設置特殊吊床,好讓他能站立睡覺或休息。「他要走的那天深夜,我莫名醒來,有種感覺他好像不行了。」童童說自己不忍嘎逼受苦,也跟媽媽爭論過安樂死的選擇,但誰都沒有辦法也不願決定。「最終嘎逼在我懷抱中自然離開,至少沒有見不到最後一面的遺憾。」
經過送別心愛寵物的歷程,讓夏宇童對於生命與死亡有更深刻的體悟。「平常大家都很忌諱談論生死,但養寵物必定會遇到生離死別,像是強迫你去學習、面對。這段彼此都有付出的關係,也許離別讓你特別難受,但在這段關係獲得什麼,或離別後學到什麼,也很重要。為什麼人要對談論死亡這麼害怕?」童童說:「其實,如果是一段好的關係,在他離開後,留下的那個人也會好好的;如果因為避談而有遺憾,留下的人會活得很痛苦。」
「狗狗是我們的導師,教導我們認知對生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