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防檢局委託農試所監測田間秋行軍蟲密度,發現雲嘉南地區的成蟲密度增加,因此發布警訊,請農民加強巡田工作。最要注意的是小麥,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說,最近新種且又是秋行軍蟲寄主植物之一的小麥,要特別留意,因成蟲密度增加接下來就是幼蟲可能增加,若無玉米嫩葉可吃,新植的小麥可能成為秋行軍蟲新的受害者。
秋行軍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指出,根據國外記錄,秋行軍蟲可危害的植物超過350種,國內目前危害對象只有玉米、高粱、百慕達草等3種作物。金門的高粱、雲林、嘉義、臺南的青割玉米及硬質玉米已被秋行軍蟲危害過一遍;現在國內二期作硬質玉米已陸續進入抽穗期至果實期,地方回報災害已逐漸緩和,但仍需持續注意及防治,避免秋行軍蟲危害玉米果穗。
防檢局擔心的是11月下旬開始陸續種下的小麥,主要種植地區包括金門縣、臺南市、臺中市及彰化縣等縣市,為防範秋行軍蟲為害小麥,應變小組籲請農友於小麥播種後,加強苗期田間巡查,如發現疑似秋行軍蟲為害,立即通報地方政府或轄區改良場鑑定。
農試所受託監測田間秋行軍蟲密度,定點放置的秋行軍蟲性費洛蒙誘蟲器每10天會回收一次,最近發現在雲嘉南地區誘捕到的雄成蟲數量明顯增加,推測田區已有新世代成蟲羽化遷出繁殖,接下來有可能就是幼蟲數量增加,因此提前向農民提出預警,呼籲多多巡田,愈早期發現危害,藥劑防治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應變小組提醒,秋行軍蟲現階段仍為緊急防疫的第二階段,發現疑似有秋行軍蟲要通報,發生疫情的田區須施藥控制。依據金門縣防治高粱秋行軍蟲經驗,加強田間巡查,即早發現,即早防治,可確保農作物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