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必達,保種臺灣黑豬:屏東縣內埔鄉毛豬產銷班第3班

屏東縣內埔鄉毛豬產銷班第3班成員,老中青三代齊聚。

屏東縣內埔鄉毛豬產銷班第3班成員,老中青三代齊聚。

撰文.攝影/豐年社

很多人愛吃黑豬肉,卻不知黑豬飼養難度高。屏東縣內埔鄉毛豬產銷班第3班從源頭做起,建立仔豬交易平臺,施行分級計價,豬農獲得合理報酬,消費者也能吃到香氣十足、油脂均勻的豬肉。繼「六堆黑豬」申請商標後,還將投入保種工作,保留臺灣優質的黑豬品種,班員視之為使命。

主攻種豬及仔豬市場

現代化養豬產業早已跳脫傳統模式,育種、健康、環境、營養及管理,五大環節個個是學問。

臺灣黑豬市場大致一分為二,北臺灣養豬業主攻生產肉豬,南部則以飼養母豬、培育仔豬為主力。內埔鄉毛豬產銷班第3班即以種豬、仔豬為主,飼養規模約4.6萬頭,每年供應9至10萬頭「烏豬仔」給新北、桃園、臺中等地豬農接力飼養,部份班員亦生產黑毛肉豬。

班長邱予辰指出,長年以來,仔豬均由「販仔」收購,不論飼養天數、體型大小,都是「死豬仔價」,對養豬戶來說極不公平。

15年來,在班員努力下,逐步建立仔豬交易平臺,施行分級計價,讓豬農獲得合理報酬。

六堆黑豬,臺灣唯一

屏東縣內埔鄉毛豬產銷班第3班,對內,跨出「品種純化」長征;對外,開發品牌、行銷,仿照同為小農、飼養黑豬等條件相近的鹿兒島養殖模式,要在肉品市場的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

前班長曾仁德說,屏東六堆地區黑豬飼養發展過程與在地文化息息相關,因長期在客庄隔離飼養,逐漸形成自有獨特的遺傳特徵。近年在臺灣大學、中興大學、屏東科技大學等大學教授,以及畜試所協助下,透由基因定序,確認「六堆黑豬」與桃園、蘭嶼等黑豬有著截然不同的DNA排列。2015年終於將「六堆黑豬」申請商標,跨出六堆黑豬產業的新步伐。

「六堆黑豬」長期在客庄隔離飼養,逐漸形成獨特的遺傳特徵。
「六堆黑豬」長期在客庄隔離飼養,逐漸形成獨特的遺傳特徵。

品種純化,保種大作戰

二代豬農陳慧倩指出,黑豬油脂分布均勻,香氣十足,但飼養難度卻比白豬高了許多。白豬飼養期約6至8個月,黑豬則長達12至18個月,多了將近一倍,不但風險高,而且換肉率低,近年又為防範國際非洲豬瘟疫病傳入,更加強廚餘餵養風險管控,或轉型以飼料餵飼,諸多外在環境挑戰,導致飼養成本上升。

屏東縣內埔鄉毛豬產銷班第3班勤於清潔,提升養豬場的環境品質。
屏東縣內埔鄉毛豬產銷班第3班勤於清潔,提升養豬場的環境品質。

她表示,最重要的是,消費市場走向量販、超商或加工肉品,而「六堆黑豬」產量少,加工過程必須保留豬皮的特色,加工廠處理程序比較麻煩,現今只能屠宰而無分切,又欠缺專門的屠宰場,導致市場不易維持。

為此,產銷班加速投入保種的腳步,前班長徐居正便是計畫靈魂人物。他積極參與畜試所的純化品種計畫,閉鎖該豬種族群、穩定其特性,確保豬肉品質,原擬進行5年、選種5代,但過程中遭受不少阻礙而延誤,目前已進入第2年,他強調,「保種」需以時間換取空間,但即使前方充滿荊棘,該班也將不計成本、向前跨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