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林業20年 接軌里山倡議、奠基國土生態綠網 標竿典範專書《里山根經濟》出版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區林業中心今日發表社區林業20年專書《里山根經濟》。(攝影/游昇俯)

農業部自2002年推動社區林業迄今超過20年,累計有上千社區參與,社區林業成功結合里山倡議、林下經濟,成功帶動山村部落社區發展、傳承在地文化,並成為今日生物多樣性保育、國土生態綠網的基礎。建立本土社區林業模式重要推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將其蹲點社區20年經驗,蒐羅32個標竿案例,撰寫成《里山根經濟》一書,今(14)日發表。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表示,去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會議(COP15)通過「30×30」目標,要在2030年前保育地球30%自然資源,透過在國家法定保護區以外設立「有效保育地」(OECM)是重要手段,林業署預估明年下半年正式提出OECM認證標準指引,臺灣推動社區林業的這些社區已累積了2、30年保育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是OECM重要潛力點,推估逾5成可通過驗證。

為推廣社區林業,林業保育署與屏東科技大學社區林業中心共同規畫推出社區林業20周年影片《從林開始》,出版《里山根經濟─社區林業的知與行20年》專書。《里山根經濟》由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與《經典雜誌》副總編輯潘美玲共同撰寫,透過多次實地訪談社區林業32個典範案例,呈現社區林業經營20年在林下經濟、生態保育上實踐的多元面貌。

《里山根經濟─社區林業的知與行20年》一書透過多次實地訪談社區林業32個典範案例,呈現社區林業經營20年在林下經濟、生態保育上實踐的多元面貌。(攝影/游昇俯)

《里山根經濟》由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左)與《經典雜誌》副總編輯潘美玲(右)共同撰寫。(攝影/游昇俯)

陳美惠今日分享指出,多年前她受恩師、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前院長林曜松推動生物多樣性啟發,希望推動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2002年提出社區林業計畫,獲得當時林務局(今林業署)科長管立豪、簡任技正楊宏志、組長林鴻忠與局長黃裕星支持;2010年林務局引進里山倡議概念,更啟發她將友善農耕、混農林業納入社區林業,偕同林務局從2019年起發展林下經濟。

陳美惠說,社區林業多元風貌是臺灣社會穩定力量,林下經濟結合生態旅遊讓山村社區取得雙贏;社區林業接軌里山倡議所打下的基礎、人際網絡,搭配林業署現正推動的國土生態綠網,是對臺灣生物多樣性保育、山村社區永續發展重要力量。

陳美惠自2002年提出社區林業計畫,獲得林務局(今「林業保育署」)支持。(圖片提供/林業保育署)

林華慶表示,社區林業20年來經過不同階段演進,最初從激發森林周邊社區居民意識,探索、盤點周遭環境的自然資源,推動生態旅遊、共享森林惠益,轉化為部落、社區的經濟收益;社區林業2.0再從《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育法》等法規鬆綁著手,讓自然資源可利用並公平合理的分享,生態旅遊更多元,並進而能發展林下種植段木香菇、金線蓮等林下經濟。

參與發展社區林業的部落、社區,除了獲得經濟收益,也更加願意守護所賴以維生的自然資源,甚至保育其生生不息,林華慶舉例,苗栗南庄賽夏部落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遊、森林療癒,讓族人收入從4千多元提升到1萬多元,吸引青年返鄉,社員已超過130多人,「肚子顧到了」,部落進而復振傳統文化,重啟中斷50多年的成年禮。

「社區林業是推動生物多樣性重要基石」,林華慶說,林業署兩個月前邀請國際上OECM重要推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亞洲區主席及前主席等3位專家來臺交流,林業署分享推動OECM驗證初步構想,獲得他們認同,林業署順利的話可在明年下半年推出國內OECM認證相關指引,推估社區林業夥伴5成以上可認證為OECM,點線面串聯起來,就能織成國土生態綠網。

嘉義縣番路鄉公興社區發展協會發展林下栽培金線蓮。(圖片提供/林業保育署)

屏東社頂部落定期進行生態巡守監測。(圖片提供/林業保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