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技展「農業科技館」開館 「多光譜農藥快篩」技術成本低 檢驗報告15分鐘出爐

「2023亞洲生技大展」今日開幕,農委會設置「農業科技館」,展示轄下各試驗改良場所及科專計畫合作研發成果。(圖片提供/農委會)

「2023亞洲生技大展」今(27)日開幕,一連4天於臺北南港展覽館1館展出,農委會設置「農業科技館」,展示轄下各試驗改良場所及科專計畫合作研發成果。農業試驗所開發的「多光譜農藥快篩技術」,具有檢驗成本較低,檢體處理不需使用毒化物質、更友善環境等優點,而且單一樣本檢驗結果只要15分鐘就揭曉,未來有望成為把關食安新利器。

今年亞洲生技展「農業科技館」以「動植物健康」為主軸,規劃「植物栽培‧安全生產」、「動物飼育‧精準健康」、「人工智慧‧跨域應用」及「產業創新‧量能躍升」四大主題專區。展出亮點包括抗稻熱病水稻品種「臺大高雄1號」、「臺南20號」,高油酸花生品種「臺南20號」、中早熟大豆品種「桃園1號─金圓」等潛力新品種,還有將蠶蛹開發為改善寵物腸道健康的飼料添加,用3D影像技術量測種豬、乳牛體型等。

農業科技館也展出農委會農業科專計畫與學研單位及業界合作成果,包括巨研科技公司、台灣日產化工公司、百恩營養科技公司等的計畫研發成果。農委會科技處表示,以農業業界科專計畫為例,政府每補助1元,平均可帶動業者直接投資1.55元,並創造出7.94元產值。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介紹荔枝椿象剋星「淡紫菌TCTeb01」,吸引參展民眾駐足。(攝影/游昇俯)

農委會「農業科技館」開館,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左2)見證苗栗農改場「稻黑椿象寄生蜂─黑卵蜂量產技術」技轉梓園碾米工廠。(攝影/游昇俯)

農試所「智慧微型多光譜農藥快篩技術」依據農藥在不同波長的吸光特性,導入多頻段光學濾波器與智能分析,可從不同光譜波長檢測出為哪種農藥殘留。

農試所副研究員張淑貞表示,農委會現在推廣藥毒所的質譜快篩技術,檢驗速度快、準確率逾99%,但檢驗過程會使用毒化物做農藥溶解劑,須列管回收、否則可能造成環境汙染,且每件樣本檢驗成本要500元,且需要上千萬元的儀器才辦得到;國內多數果菜批發市場仍使用的「生化法」,則僅能檢驗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鹽兩大類、約70種農藥,有其侷限性。

張淑貞說,農試所的多光譜農藥快篩技術只要15分鐘可知檢驗結果,使用的微型光學多頻段分析檢測儀器一臺約10萬元,大小有如面紙盒,每件樣本檢驗成本預估只要100元。農試所目前已針對韭菜、小白菜等小葉菜常見約50種農藥建立光譜資料庫,準確率達89%,今年將持續擴充至豆菜類等連續採收作物農藥,預估此技術再2、3年可建置完成,保守估計可檢驗100餘種常用農藥,未來可搭配其他檢驗方法做多層農藥殘留把關。

農試所「智慧微型多光譜農藥快篩技術」,整套儀器價格推估只要10萬元。(攝影/游昇俯)

狼尾草是國內常用芻料作物,目前國內栽培品種為「台畜草2號」及「台畜草3號」,但是「2號」為高莖品種易倒伏,「3號」矮莖卻又不便機械採收。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因應氣候變遷選育中莖新品種「台畜草9號」,植株不易老化倒伏,耐淹水特性勝過「2號」及「3號」,且產量超過每公頃250公噸,介於2號及3號之間,適合推廣取代舊品種。

畜試所另研發粒狀芻料生產技術,包括狼尾草、甜燕麥、盤固草、青割玉米、尼羅草等芻料作物均可應用製作粒狀芻料。畜試所助理研究員陳勃聿表示,牧草製成粒狀芻料品質穩定、可長期保存,也更方便餵飼、適合自動化養殖使用;芻料製作過程會經過乾燥、製粒等過程,擠壓導致升溫,製成芻料有明顯香氣,實際餵飼羊、鹿明顯偏好芻料,且進食量更多,卻把牧草丟一旁。

陳勃聿說,坊間粒狀芻料多是將牧草磨碎再打粒,但畜試所技術則能保留牧草纖維長度,幫助餵飼動物腸胃消化,且可客製化配方,適合推廣鹿、羊等小型動物飼料使用。

粒狀芻料適口性佳,鹿群搶著吃。(圖片提供/畜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