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膩小白菜、高麗菜了嗎?試試野菜箱、野菜醬 跨出部落的不只是食材

野菜箱直送到家,讓接觸野菜不再困難。(圖片來源/野菜皇后)

野菜箱直送到家,讓接觸野菜不再困難。(圖片來源/野菜皇后提供)

文/實習記者王韋柔

「我住在南迴線太麻里北里村,就叫做北里部落,北里部落族名是Lupagatj,Lupagatj的意思就是野生的牛蒡,代表那邊可能曾經有野生牛蒡。」擁有排灣族血統的美珊以自己的家鄉為例,述說野菜與原住民族的緊密關係。美姍和朋友在臺東共同創立品牌「野菜皇后」復振野菜文化,這不僅是過去的傳統,就是此時此刻的生活:「不能叫做傳統植物,而是生活植物」,美珊再以黃荊舉例:「sangliw是黃荊的阿美族語。sangliw可以做民俗植物、祭儀植物,也可以做為湯料理,黃荊就在阿美族人的生活當中。」

在野菜皇后美珊的引路下,走入臺東各個部落,帶大家品嘗在地的新鮮食材。(圖片來源/野菜皇后)
野菜皇后美珊走入臺東各個部落,帶大家品嘗在地的新鮮食材。(圖片來源/野菜皇后)

花蓮光復鄉邦查有機農場主人阿美族蘇秀蓮說:「野菜管理不需要像一般菜那麼費心。生長野性和韌性較強,不易被蟲吃,可以自己生長。有一些野菜其實已經開始進入大眾市場了,只不過因為野菜不像一般的菜可以想種就種,是非常依節令生長的,所以不能像小白菜一樣一年四季都看的到。」她以務農觀點分享野菜心得,野菜的優點很多,既抗病蟲害又具備氣候韌性。然而因為大部分的野菜會有季節限制,使得野菜仍無法和小白菜等大宗蔬菜做競爭。

馬錫山腳下的邦查農場中,主人蘇秀蓮除了在農場栽培野菜之外,也積極在做野菜保種工作。(圖片來源/邦查農場)
光復鄉馬錫山腳下的邦查農場中,主人蘇秀蓮除了在農場栽培野菜之外,也積極在做野菜保種工作。(圖片來源/邦查農場)

原味直送-箱子裡的部落」平台負責人陳品潔說:「在部落的農民大多都是老人家,我們給他們一個平臺做銷售,農戶就專心種菜,平臺幫他們執行。」除了採摘野菜相當注意時節和部落人口高齡化等問題之外,要如何創造多元通路讓野菜能跨出部落,都是重要的課題。

陳品潔生長在花蓮市華東部落,近年回到部落以打造都市中的野菜園、傳承野菜文化為使命。(圖片來源/原味直送-箱子裡的部落)

疫情期間蔬菜箱曾被搶破頭,現在則有花東直送野菜箱,讓人不用出門也能在家吃到新鮮野菜。在地食材的好味道,連高級餐廳都指名要6塊錢一片的高規格大圓葉胡椒做料理。野菜不只做食材,還能做野菜皂、發展成野菜食農教育。臺東「野菜皇后」、花蓮「邦查農場」、「原味直送-箱子裡的部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著,目標就是讓野菜跨出部落,讓所有人都能認識野菜。

野菜箱裡有部落 花蓮小農契作「原味直送」

花蓮市公所在2021年時推出銷售野菜箱的平臺,原味直送-箱子裡的部落。「原味直送-箱子裡的部落總共涵蓋了花蓮36個農戶,提供80種不同的野菜。」負責人陳品潔分享平臺運作的流程,供貨農戶來自12個部落,平臺每一季推出當季野菜箱,隨著時令和收穫程度會做不同的規劃。她們會和部落的vuvu(耆老、老人家)們合作,篩選符合要求的野菜做收購。

原味直送-箱子裡的部落平臺,消費者可以依自身需求搭配自己的野菜箱。(圖片來源/原味直送-箱子裡的部落)
原味直送-箱子裡的部落平臺,消費者可以依自身需求搭配自己的野菜箱。(圖片來源/原味直送-箱子裡的部落)

陳品潔表示:「我們就將野菜做搭配,販售當季的野菜。像是夏天我們就會有麵包果、土人參、木鱉子葉、山苦瓜等。如果一年四季都想要有的野菜,可以選擇山蘇、苦茄、龍葵,很多都可以做選擇。」

原味直送-箱子裡的部落是非常多元且客製化的野菜購買平臺,除了野菜選擇多樣之外,平臺也推出許多原住民特色醃漬物、乾貨品,例如,甜酒釀、醃魚、香米、馬告等,消費者可以自己做排列組合,搭配出獨一無二的野菜箱,且滿400元即能低溫配送到家。

龍葵(左)、苦茄,又稱輪胎茄(右)都是常見的原住民野菜種類。(攝影/Yukan Hayung)
龍葵(左)、苦茄,又稱輪胎茄(右)都是常見的原住民野菜種類。(攝影/Yukan Hayung)

「皇后」的野菜箱 當季山海風味送到家

臺東的在地品牌,野菜皇后,是一個集結具有相同理念的朋友們,以傳遞野菜生態及古早原民的智慧和理念為核心的品牌。她們從2019年走部落時就開始規劃野菜箱。野菜皇后共同主理人美珊說:「大自然給我們甚麼,我們就吃甚麼。」

野菜皇后的策略是,臺東可以分成三個線,南迴線、東海岸線、縱谷線,在走訪部落的期間,她們會在每個線大概待半年,在部落裡探索有甚麼野菜,因應季節和地域不同,所販售的種類也不同,推出在地的當季野菜箱,「南迴線的野菜箱、東海岸線的山海箱、縱谷線的原野箱,都是我們的野菜箱。」美珊介紹。

毛薯為臺灣原生植物。可清洗後帶皮清煮或去皮跟排骨一起燉煮,味道香甜綿蜜。(圖片來源/野菜皇后)
毛薯為臺灣原生植物。可清洗後帶皮清煮或去皮跟排骨一起燉煮,味道香甜綿蜜。(圖片來源/野菜皇后)

美珊說:「南迴線有48個部落,而部落中就比較多根莖類作物,像是只有南迴線幾個部落有栽種的毛地瓜。」毛地瓜其實就是毛薯,為薯蕷科植物參薯的塊莖,因為毛薯的表皮上有長稀疏的細根,排灣族人稱它為毛地瓜。毛地瓜吃起來有芋頭的香氣,還有栗子的甜味,用來水煮或和排骨一起煮都非常適合。

這一季的1,000元野菜箱中除了有龍葵、野莧、米菜、山柚葉可以選擇,也有搭配毛地瓜和原生小芋頭。她說:「我們採用姑婆芋葉包裝、用山棕的軟葉當綁繩,搭配不同地方時令的特產,每一次推出的野菜箱都有不同風味。」除了南迴線之外,東海岸線的部落因為依海岸山脈,傍太平洋,在東海岸線的野菜箱中,野菜皇后除了當地的野菜之外,加入許多東海岸的特產,例如河苔,更會搭配一些海產,例如醃漬的小九孔貝等海產醃漬品。(按:姑婆芋全株有毒,葉子僅作包材使用,請避免誤食)

大圓葉胡椒  來自山裡的高級調味料

「餐廳是我們的目標,但是野菜已經不再只是原住民餐廳的選擇,野菜也能成為Fine Dining。」美珊說。一聽到Fine Dining餐廳,大家會聯想到奢華且嚴肅的高級米其林餐廳,現今在永續食材指南的觀念下,餐廳在選擇食材上會盡量選用友善耕作、本土生產、低碳蔬食、少添加物和資源循環的永續食材。

山胡椒馬告現在已廣為人知,帶點檸檬特殊香氣的馬告現今就是野菜走出部落最好的例子,許多料理都不乏馬告的風味。而屬於胡椒家族的「大圓葉胡椒」,也成為餐廳愛用的食材。大圓葉胡椒揉一揉有獨特香氣,原住民常採葉片煮湯,在起鍋前放入幾片新鮮葉片,能增添湯頭的香氣和風味,也可以當作調味料使用,尤其和飛鼠肉、山豬肉等野味一起烹調,是非常好的天然香料。

胡椒科胡椒屬的臺灣胡椒,因其葉又大又圓,又稱大圓葉胡椒。(圖片來源/林試所助理研究員龔冠寧)
胡椒科胡椒屬的臺灣胡椒,因其葉又大又圓,又稱大圓葉胡椒。(圖片來源/林試所助理研究員龔冠寧)

野菜皇后美珊分享大圓葉胡椒成為餐桌亮點的經驗。「近年常使用大圓葉胡椒做佐料及調味,東海岸的Sinasera 24 法式餐廳、臺北專門做臺菜的山海樓等米其林餐廳常常和我們購買野菜。」美珊表示:「我會請部落vuvu(耆老、老人家)或是獵人上山去採大圓葉胡椒。因為難採集,一片高規格的胡椒葉可以賣到6塊錢。」

大圓葉胡椒需要在水多且排水好的礫石地.喜歡陰涼、潮濕、半遮蔭的生長環境,產在臺灣平野至海拔1,500公尺潮濕山區,通常藏在河流附近的潮濕遮光處,不易發現。她說:「用野菜做料理或是將野菜成為餐盤上的點綴,靠著不同的料理方式,野菜身價會越來越高。」

前進都市廚房 野菜輕鬆料理就是家常菜

野菜不再只是專屬原住民族的食材,「野菜其實沒有特別的煮法,只是大家給它一種很困難的料理印象。」邦查有機農場主人蘇秀蓮作為一位「Pangcah」(按:阿美族人會自稱「Pangcah」或「Amis」),非常熟悉野菜料理。然而這種「難煮」的印象並不容易打破。

她說:「大家對於野菜最卻步的地方,除了不認識之外,就是會不知道怎麼煮,畢竟野菜就是一種大家不熟悉的食材。」比如龍葵的嫩葉配上微苦的藤心和排骨一起燉煮,就成為一道野菜藤心排骨湯,似乎是苦上加苦,不料入口後卻是先苦後甘、尾韻鮮甜,料理方式並不複雜,卻不是單憑想像力會做的食材搭配。

野菜雖然是大家相對不熟悉的食材,但其實野菜料理是非常簡單又日常的。龍葵嫩葉常拿來和藤心一起煮湯、刺蔥也可以做炒蛋的調味。(圖片來源/Ptumaw 食之圓滿)
野菜不必做成複雜料理,可以簡單又日常。比如龍葵嫩葉常拿來和藤心一起煮湯、刺蔥也可以做炒蛋的調味。(圖片來源/Ptumaw 食之圓滿)

「讓大家接受未知領域的食材確實需要一些策略性。」美珊說今年想推出野菜食譜,做野菜料理秀、野菜烹飪影片,讓所有人都可以看,還想推廣在自己家裡陽臺都可以自己種的野菜。秉持著飲食是最沒有門檻的理念,後山的野菜靠著一道道美味料理,走出部落。

食農教育把「草」變寶 和大自然喊出菜單

「你去問現在知道飛機菜(俗稱昭和草)的人比較多還是小白菜?」蘇秀蓮說:「現今仍然有很多人都不認識野菜,其實處處都是野菜,不只是花東,像臺北的路邊、公園或是空地,抬頭、低頭都是豐富的野菜。」

「認識的人會視野菜為寶貝,但不識的人認為那些長出來的都只是草。」蘇秀蓮說原住民的生活就是圍繞著野菜,但是現在越來越少人了解野菜的知識,也越來越少人吃野菜。美珊說:「昭和草在野地裡到處可見,可以清燙再加一點胡麻醬或肉燥,也可取葉片酥炸再沾點楜椒鹽,非常好吃。但如果不知道野菜知識的人就會不了解。」

昭和草遍布全島平野,在路邊、空地隨處可見,是吃都吃不完的野菜,而昭和草的葉質柔軟且多汁,煎炒煮炸都非常美味。(圖片來源/野菜皇后)
昭和草遍布全島平野,在路邊、空地隨處可見,是吃都吃不完的野菜,而昭和草的葉質柔軟且多汁,煎炒煮炸都非常美味。(圖片來源/野菜皇后)

邦查農場位於馬錫山山腳下,栽種著數種有機野菜,蘇秀蓮說:「以前野菜是想吃多少就採集多少的,而現在為了要將野菜推向大眾市場,我們除了要準備好穩定的供應量也要照顧好大地,因為大自然是無法負荷所有人都去採集的。」為了要讓野菜有機會被大家看見、建構市場競爭力,她表示:「如果今天不人工栽培,就沒有多的量給消費大眾;如果沒辦法給消費大眾,那消費大眾將永遠無法認識野菜。」

從飲食出發,邦查農場推出野菜食農教育,設計許多接觸野菜的機會。除了介紹農場栽種的野菜品種、讓來訪的人自己採集,山萵苣、龍葵、野莧等,藉由採集觀察葉片的不同,觀察植物的種子、根支。蘇秀蓮也會讓他們自己煮野菜、吃野菜,感受每種野菜不同的味道,苦的、澀的、回甘的。

邦查農場介紹農場野菜,藉由採摘和煮食,讓所有人都可以接觸野菜。(圖片來源/邦查農場)
邦查農場介紹農場野菜,藉由採摘和煮食,讓所有人都可以接觸野菜。(圖片來源/邦查農場)

蘇秀蓮說:「雖然現在會稱為野菜文化,但其實採集野菜、吃野菜就是平日族人的生活方式。」阿美族人有「最會吃草民族」的美名,野菜皇后美珊表示:「因為平地不像高海拔樹木比較多,低海拔地區就比較多野菜種類。其他族群比較多不同用途。所以不是其他的族群沒有野菜文化,而是應用不同,阿美族就比較多是用來吃,因為吃就是最接近生活的狀態。」

野菜七十二變  多元商品跨出部落

生活中也不是只有吃,「排灣族會把阿美族愛吃的藤心當作建築材料,布農族的野菜不是用來料理,而是做為藥用。」野菜皇后美珊表示:「魚腥草是布農族的傳統植物、生活植物,後來發現魚腥草對抗病毒有幫助,治療Covid-19的清冠一號裡面就有魚腥草的成分。」可見野菜的應用相當多元,可以用作煮食、建築材料甚至是藥材。

原味直送-箱子裡的部落平臺負責人陳品潔對平臺有很多藍圖,「我們之後除了野菜箱,也想要加入農戶的其他農產品、原住民的手作、文化商品等。我們在研發野菜餅乾,預計之後會在平臺推出,原味直送-箱子裡的部落它就是一個可以給商品亮相的平臺、一個機會,讓花蓮的東西可以更被看見的機會。」

除了野菜箱,野菜皇后也有好多好多事想做。美珊表示:「會不夠了解原住民是因為很多人覺得自己和原住民沒有關係,無法產生連結。我們從看、聽、聞、嘗、觸,五感出發,沒關係也會變有關係。」改良後的野菜醬是野菜皇后品牌的新主打,美珊認為現在的人吃醬的比例很高,原住民本來就有很多醬也不錯,而她們就想要研發獨有的野菜醬。

新配方的野菜醬是野菜皇后品牌的新一波主打。(圖片來源/野菜皇后)
新配方的野菜醬是野菜皇后品牌的新一波主打。(圖片來源/野菜皇后)

野菜醬的主材料是珠蔥,與其他種類野菜中和而成,有點嗆、帶點辛香料的香味,加上多種野菜鮮甜會在口中散發出來。也可以和其他醬混合,會有更多層次,如果單吃做沙拉、當沾醬、拌飯、焗烤都非常適合。

美珊說:「我想成為野菜的引路人。」做一個結合可以野菜食農、觀光,還可以做野菜精油SPA的一個會館,創造更多野菜利用方式。打造臺東成為野菜原物料供應地,可以做野菜皂、野菜餅乾、保養品、香料、生活用品、營養品、野菜旅遊,她想要打造一個「臺東在地的野菜王國」。


指導編輯/陳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