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長牛年新展望─林務局長林華慶】下篇 發展精油產業推林下經濟 山豬吊替代方案保護黑熊

月桃地下部可萃取開發精油。(圖片提供/中興大學特聘教授王升陽)

2020年農業面臨武漢肺炎疫情衝擊、氣候變遷缺水危機等挑戰,在農業部門及所有農漁民的共同努力下,臺灣的韌性農業被世界看見。2021年我們將更大步向前行,在農村、漁村、山林、海邊、畜牧、農田果樹間,將注入一股新生的希望;新政策到位,物產豐收、農民收入增加,更多安心優質農產品提供給消費者,臺灣農業扎根永續經營。以農為本的《農傳媒》策劃2021「首長牛年新展望」系列專訪,由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及一級首長帶來新春新期許。

除了傳統林業生產,臺灣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林務局今年將啟動發展森林精油產業,並藉精油產業促進林業資源永續利用、發展部落旅遊。針對樹木修剪斷頭怪象,林務局也修訂法規,從規範公部門著手;至於臺灣黑熊屢受「山豬吊」傷害的議題,林務局推動電牧器圍網、精準式獵具,盼從農民需求著手,務實地解決問題。

問:除了林木生產,林務局推動林下經濟等非木質林產物生產,新年有什麼新展望?

答:林務局2019年即將林下經濟正式納入法規,發布施行「林下經濟經營使用審查作業要點」,開放生產段木香菇、木耳、臺灣金線連及森林蜂產品,特別是原保地林地很適合發展林下經濟,目前原民部落已有8個示範區。

除了林木生產,林務局也推動段木香菇等林下經濟非木質林產物產業。(圖片提供/林務局)

臺灣森林具有豐富的多樣性,但過去林業經營的主流思維多源自日本、北美等溫帶國家,他們的森林樹種與風貌較單一,這樣的經營思維套用在臺灣森林,可能會忽略了林木以外的更多資源,很可惜。舉例來說,臺灣原生特有種南庄橙,過去認為經濟價值不高,缺乏栽培,使其幾乎在原生地苗栗絕跡,是極度瀕危物種,但現在林務局與中興大學合作復育,要將它栽植回原生地,並結合賽夏族的傳統,讓部落族人開發飲品、果皮做精油,也可以販售苗木作為園藝觀賞,推動南庄橙產業。

精油正是林務局今年要啟動發展的非木質林產物,林務局一年半前委託中興大學特聘教授王升陽教授進行國內森林植物精油產業資源盤點及產業化評估,已接近完成。國際精油市場很大,我們想發展精油產業,一是可以利用林業生產廢棄樹枝、樹葉生產精油,循環利用;王升陽已盤點國內10種造林樹種,包括紅檜、扁柏、牛樟、柳杉、白千層等,分析這些本土樹種精油的特殊成分,競爭力、生產成本如何,再決定要打國際或國內市場。

另一個原因,是因山村部落周邊或原住民保留地的森林,有許多原本就作為藥用保健的民族植物如月桃等,很多可能也適合開發做為精油,未來可以此結合、發展部落旅遊。南庄橙全世界只有臺灣有,做成精油就有特殊性與話題性,部落族人的意願很高,預計今年會開始進入產業化。

問:近年公共空間的植栽樹木及路樹,常見修剪遭斷頭的怪象,林務局對景觀樹木修剪管理可以做何改善?

答:公共空間樹木修剪是地方自治事項,很多縣市政府、特別是直轄市已很重視,自行透過自治條例訂定修剪移植規範;林務局現正修訂公有土地的景觀樹木修剪規範,作為中央的指導原則,未來可提供各公家機關、縣市政府參考,預計3月底前可完成。

林務局並修訂與受保護樹木修剪相關的《森林法》3個子法,包括〈受保護樹木移植及復育計畫審核辦法〉、〈受保護樹木移植及復育施工規則〉及〈樹木保護人員培訓考選及分級認證辦法〉,預估今年上半年可完成公告,正式施行。

透過法規頒布,至少可確認公家機關樹木修剪經費應該會增加,因為現在發生不當修剪問題,追溯源頭,許多是因為發包經費本來就很低,只有一刀砍斷的經費,未來經費適度提高,相信業者就願意用更細緻的方式修剪。

會出現不當修剪問題,其實也反映出國人對樹木的態度,只把樹木當成一個物品,但這需要文化素養提升、觀念上的移風易俗及對話;規範出來不代表未來每棵樹就能修剪合宜,但至少不會出現粗暴式的斷頭修剪,透過法規頒布引導從公部門先做起,相信會朝向良性發展。

林務局今年上半年將公告《森林法》3個修訂子法,避免受保護樹木遭到過度修剪。(圖片提供/林務局)

問:近來臺灣黑熊誤中「山豬吊」(套索)陷阱的新聞頻傳,林務局希望如何化解人熊衝突?

答:臺灣黑熊被山豬吊傷害的事情,其實以往在臺灣山區一直都在發生,但過去外界不知道,因為山區居民怕被法辦而只能私了,現在會躍上新聞,是因為我們開始跟山村部落宣導,農民、特別是部落居民逐漸信任政府而自主通報的,這是很大的正向改變,代表過去檯面下的黑數會慢慢減少。

以往民眾選擇私下處理,多是因為怕觸犯野生動物保育法、怕被追究責任,但一年多來,林務局不斷跟黑熊出沒熱區山村部落居民溝通,鼓勵主動通報,即使陷阱是你放的,只要不是有意,基本上不會有刑責,甚至我們還會頒發獎勵金。所以不要怕跟政府通報,及早通報,及時搶救也可把對黑熊的傷害減到最低。

山村農民使用山豬吊目的是要抓山豬防止農害,不是為了抓黑熊,不是農民愛山豬吊,重點在於他們沒有其他辦法解決野生動物危害作物的問題。有人認為,何不直接立法禁用這些陷阱,但農民需求沒被解決,禁用只會走向更多地下化;林務局推動使用電牧器圍網,解決農民需求的關鍵因素,才有可能消弭山豬吊。有些山區地形不適合設置電牧器圍網,所以林務局也開始研發精準式踏板獵具,希望至少不要誤抓野豬以外的保育類野生動物,預計農曆年前後,會開始發放重點山區部落農民以替換原本他們慣用的淘寶版山豬吊。

林務局推精準式獵具,可避免非捕獵目標的臺灣黑熊誤中陷阱。(圖片提供/農傳媒)

山豬吊問題也反映出山區農民與都會居民的價值觀歧異,同樣的臺灣黑熊,在山區農民及都會居民眼中卻是不同價值。我們能說山區農民不對嗎?農民、原住民族世居山區,藉此維生畢竟只是想維護一年辛苦的心血,換作都會居民,難道可以接受上班一年都在做白工?如果不能,又怎可要求山區農民忍受所有收成被野豬吃掉?不妨換位思考一下,林務局希望找到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方式,雖然困難,但一旦達成會是最永續的保育之道。


【延伸閱讀】
【首長牛年新展望─林務局長林華慶】上篇 國產材打造合宜法規搶市場 竹產業降低生產成本
【首長牛年新展望─林務局長林華慶】林務局美學月曆製作過程首度大公開 林華慶挑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