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食部】從日常拾回花樣美學

文字.攝影/目尼.杜達利茂

從小看部落婚禮節慶,青年會被長輩穿上合宜的傳統服飾後,才能踏出門,每當他們移動,服飾上精緻的繡片與小鈴鐺便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重裝飾的排灣人,頭巾包好後會插一些隨手可得的花葉,或採集新鮮花草製作的花圈,隆重點會再加上獸牙或珠子結合的頭飾。

花圈可從樸素變化到複雜。最常見的是將蕨類編織成草環,或將草環為基底,再用花葉果實串起的圈環纏繞,例如萬壽菊的黃、菊花圈、檳榔綠圈、甚至還有小辣椒紅圈等,當美豔的青年們牽起手圍舞時,如同豐富生態的森林與翩翩起舞的蝴蝶。

但採集運用花草的知識與能力,卻在遷移到低海拔環境、現代塑化生活,以及農田作物與除草劑的使用下逐漸消逝。排灣藝術家撒古流曾經說過:「一個好的排灣族住屋,周圍應該栽種生活所需的香草、花朵、植物方便裝扮自己。」反觀自己居住的鄰近農田,還有早期遷移的老人家種下的一些傳統植物,但食用性植物多、裝飾性的非常少,需要刻意栽種在私人田園。

我不敢想像這個世代或未來的孩子,在從小被教導「不要亂攀折花木」下,還有多少機會能跟天然的玩具/素材玩出美感。現在能做的,是盡可能增加生活中會出現的花草知識,運用到餐桌或料理上,在日常練習能夠撿拾的機會,延續當代此時此地的排灣人裝飾美學。

PROFILE

目尼.杜達利茂

來自杜達利茂家族。家族在五十多年前從山上慢慢遷移到現在居住的河床地新聚落─瑪家鄉三和村。因婚姻與有了下一代,被給予新的傳承責任,現在的責任就是讓孩子一起成為部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