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中臺灣農業創新研發 臺中農改場、臺大生農學院簽合作備忘錄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李紅曦(左)與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盧虎生(右)16日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導入新科技,加速中臺灣農產業創新研發。臺中區農業改良場16日與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盼結合臺大之學術前瞻科技與臺中農改場之產業應用技術,提升中部地區農業研發動能。初期雙方將先針對水稻品種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及無人機應用、分子標誌輔助蔬菜抗病育種,以及全穀豆類機能性加工利用技術3項目進行合作。

近年來農業科技進展迅速,臺中農改場雖具有作物栽培、育種及農業資材開發等基礎,但欠缺新興技術,臺灣大學則雖有技術,卻又欠缺調查人力及試驗場域,因此,臺中農改場16日由場長李紅曦代表,與臺大生農學院院長盧虎生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盼結合雙方專長及研發量能,加速跨域新科技在試驗場域之在地試驗,推廣產業應用。

未來雙方將針對作物智慧化育種、栽培體系研究及農產品多元化開發等3大主題進行合作,初期合作項目包括水稻品種之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及無人機的應用、分子標誌輔助蔬菜抗病育種及全穀豆類機能性加工利用技術之研發。

水稻育種需要掌握品種性狀特徵,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技術可以幫助更有效率掌握水稻基因與性狀表現關聯的相關資訊,雙方合作,臺大可以提供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技術,臺中農改場則可以提供分析所需要的大量品種;此外,近年「植物肉」產業蓬勃,加上人口老化、銀髮市場受矚,未來臺中農改場與臺大合作全穀豆類機能性研究,並透過臺中場去年成立的農產加值打樣中心開發相關產品,將可嘉惠國人健康,促進農業永續生產。

臺中農改場場長李紅曦表示,中部地區是國內花卉產業重點區域,臺中場轄區花卉產業就佔了全國生產面積6成,但臺中場對生物科技、AI、IOT等新興技術引用較慢,盼這次合作能讓臺大研發能量結合臺中場在地產業技術,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推動更為創新的研發。

臺大生農學院院長盧虎生則指出,農業生產時時刻刻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生產干擾及障礙,此外還要面臨人口老化、國際競爭等挑戰,需要超前部屬,臺大擁有前瞻技術,但相關技術留在研究單位沒意義,仍需要跟地方工作人員及在地生產農民合作,才能發揮最大價值。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長李紅曦(黃上衣者)介紹臺中農改場洋桔梗切花保鮮技術。(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