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退休儲金條例》立院初審通過 保留提繳比率條文送協商

立法院初審通過《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農委會力拚今年三讀通過,明年元旦實施,提供農民退休保障的選擇。(圖片提供/高雄市農業局)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初審通過《農民退休儲金條例》,但保留第7條有關農民及農委會每月提繳比例待協商,第7條總共有14個版本,委員會最後協調將行政院版及曾銘宗版兩案並陳送朝野協商,其餘條文內容多數按照政院版本通過,並通過附帶決議要求農委會2年內研議提出延壽年金方案。

農民退休儲金有關農民及農委會提繳部分,農民提繳金額是以勞工每月基本工資(23800元)乘以提繳比例計算,政院版本的農民提繳比例由1%至6%,由農民自行選擇,1年有2次調整機會,農委會再對等提繳,例如,提繳比例6%,農民每年提繳金額為1428元,農委會再對等提繳1428元至農民退休儲金的個人專戶,則個人專戶當月提繳合計2856元。

農民及農委會的提繳金額關係著農民退休後可領的月退金額,按政院版本,60歲農民依6%的提繳率提繳5年,65歲開始每月可領退休金1087元直至85歲,加上年滿65歲可領的老農福利津貼(按物價指數漲幅推估為7852元),1個月有8939元可以領,按照初審通過的條例內容,85歲以後,就沒有農退可領,只能領到老農津貼。

年輕農民30歲開始提繳6%,提繳35年後,65歲起可領月退16017元,若加上老農津貼(10332元),1個月可領26349元。因為是儲金專戶,所以繳愈多、繳愈久,65歲退休後就能領愈多,如果農民不參加農民退休儲金制度,並不影響老農津貼請領資格,65歲之後每個月都可領到依照物價指數漲幅調漲的老農津貼。

國民黨籍立委曾銘宗的版本,則是擴大農民提繳比率可選擇的範圍,從1%至10%,農民可視自己的財力及意願提繳,政府提繳農民的1.5倍,例如,農民提繳比例10%,農委會提繳15%,合計提繳比例是25%,經農委會試算30歲青農提繳35年後退休,退休儲金每月可領33368元,若加上老農津貼,每月就能拿到43700元,政府財務負擔估算第1年為27億元。曾銘宗提醒,不要以為退休儲金1個月領3萬3很多,那是35年後的3萬3,若按物價漲幅每年2%推算,僅相當於現在的1萬6千多,沒有特別優惠,而且政府的負擔僅27億元,在農委會1年預算1600億的規模下,所佔比例極小。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認為,如果政府提繳比率不斷向上調整,最後就會像休耕補助一樣,因為選舉的關係,一直加到4萬5,最後,原本應該是產業政策的休耕補助,最後成福利政策,因此建議立院應該先以政院版的提繳比率通過,未來視農民參與意願再進行調整。陳吉仲並且表示,不少人是40歲後回頭從農,按照院版40歲開始提繳,提繳比率6%,25年後退休,65歲至85歲可領退休儲金加上老農津貼18471元,可以看看鄉下1個月1萬8是不是能過得去?若過得去,就是達到政策目標,實施2年後,若農退的覆蓋率不佳,條例可以再做修正。

農退只能從65歲領到85歲,農民在85歲以後只剩老農津貼可以領,立委也提案要辦理延壽年金,根據的歷史經驗,因為85歲以後風險實在太大,勞退新制的延壽年金也沒有辦成,但陳吉仲說「市場不做,我們來做」,不過,考量勞保局也認為執行上很困難,最後是以附帶決議方式,讓農委會2年內研議提出農退的延壽年金方案。

此外,農民退休儲金規模雖然小,且委託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運用、經營及管理,但立委認為適當的監理仍不可缺,因此將第4條有關監理的規定,修正為由政府代表、農民代表、專家學者組成的監理會進行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