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國限糧出口 臺灣稻米存量滿滿 陳吉仲:可做「政府間的援助」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在兼顧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稻米可以適度出口」,現在已有些國家跟農委會或外銷業者接洽。(圖片提供/行政院)

武漢肺炎疫情從年初持續至今,為了持久防疫作戰,各國禁止出口的品項愈來愈多,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出,中國3月底在全球大舉採購稻米5千萬噸,就是糧食安全重要的例子,農委會也盤點了各項農產品的庫存數量與農業資材是否充足,需要進口的蔬菜種子、肥料原料、黃豆、小麥、玉米等農產品,包括庫存、在途,及已下訂的訂單,可確保至今年年底均供應無虞。至於米,公糧庫存加上新收成,到年底有280萬公噸,多到可以做「政府間的援助」。

2月初,疫情還集中在中國時,農委會已祭出鳳梨釋迦、鳳梨、午仔魚、石斑魚的外銷運費補貼,協助農漁民將這些外銷市場過度集中於中國的產品,轉而外銷至其他國家去,包括新加坡等新南向國家,而疫情發展至今,很多新南向國家已開始限制其境內農產品的出口,陳吉仲說,就在1個月多前,「新加坡表達意願,要跟臺灣購買農產品,我們會大量提供農產品給新加坡」。陳吉仲認為,危機已轉成轉機,因為疫情的關係,農產品外銷不得不分散市場,希望疫情過後,也能持續做到分散市場。

根據農委會盤點各項國產及進口糧食的結果,米是最為充裕的農產品,現在公糧約有90萬噸,即使之前出口3萬噸,且又有2.5萬噸提撥去做酒精,米還是很多,即將收成的一期稻作有120萬噸,加上年底收成的二期作,估計到年底前國內會有280萬噸的稻米,陳吉仲說,「國人1個月才消費10萬公噸的米而已」,在兼顧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稻米可以適度出口」,現在已有些國家跟農委會或外銷業者接洽,他認為,「農業在外交上會有更大的貢獻」。

陳吉仲說明臺灣「稻米有餘力外銷」,因為長期以來,臺灣就會援助其他需要糧食的國家,每年約有幾萬公噸不等,這次疫情造成東南亞國家有糧食需求時,「他們有提出需求,我們就會評估」,米的輸出可透過政府之間的援助管道進行,但其他農產品則要透過正常的貿易管道買賣。

臺灣除了米倉滿滿之外,其他農產品的供應是否也有保證?陳吉仲說,蔬菜種子全部要靠進口,但盤點後確認可供應到明年無虞;肥料原料也要靠進口,以目前庫存原料盤點,肥料生產到年底也可供應無虞,下半年可生產75萬公噸,比實際需求43萬公噸還多;大宗穀物方面,250公噸的黃豆、125公噸的小麥,以及400公噸的玉米,都會在年底前如期到港。以確保年底前的存量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