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式麵食而生 小麥「台中36號」高產又耐白粉病

小麥「台中36號」耐白粉病,且莖桿強壯,具有最佳的耐倒伏特性,株高約88公分,適合機械收穫,亦有利於農民節省栽培管理的人力。(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臺灣小麥栽培面積(含金門縣)約2500公頃,主要栽培品種為「台中選2號」,此品種適合麵包烘焙運用,但不適合製作麵條、包子饅頭等中式麵食。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去年2月育成小麥新品種「台中36號」,筋性好,製作麵食口感Q彈,且單位面積產量還比台中選2號高16%,可讓農友產量更豐收。臺中市雜糧生產合作社農友首度栽培,將於3月中前收成,台中36號麥穗穗粒達13、14層,相較台中選2號穗粒8、9層,產量已明顯比較多。

國內種植小麥品種以台中選2號為主,佔9成以上,最大產地在金門縣,但金門栽培主要是供作釀酒用途,台中選2號是中高筋小麥,磨製麵粉,適合用於麵包烘焙,若是製作中式麵食,因其品種特性,麵條煮起來反而偏軟,口感不理想。

臺中農改場技佐林訓仕表示,小麥台中36號為中筋白麥,其麵粉蛋白質含量達12.4%,與台中選2號差不多,但其所含的4種蛋白質成分:白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及麥穀蛋白組成比例佳,讓它的筋性好,製作麵食口感Q彈,可主攻麵食料理使用;而且,台中36號每公頃產量可達4370公斤,比台中選2號每公頃3750公斤,高出16.5%,還是高產的品種。

「台中36號」(左)麥穗穗粒可達13、14層,相較「台中選2號」(右)穗粒8、9層,產量明顯比較多。(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此外,臺灣小麥常見真菌性病害白粉病,會危害小麥葉片、莖部及穗部,植株若是罹病、遍布白色病斑,便會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阻礙穗部累積營養,使穗粒數減少,影響產量。林訓仕指出,台中36號白粉病抗病等級為抗級,可以確保農民收成;並且,此品種莖桿強壯,具有最佳的耐倒伏特性,株高約88公分,適合機械收穫,亦有利於農民節省栽培管理的人力。

林訓仕說,台中36號曾在臺中、嘉義、彰化等地進行區域種植試驗,臺灣島內主要的小麥產區臺中、彰化以至臺南均適合種植,其生長期平均約137天,建議可於10月底、11月初開始播種,翌年3月中即可收成。

臺中市雜糧生產合作社農友去年取得台中36號授權,栽培4分地,預計3月中旬前可以收成完畢。與臺中市雜糧合作社合作銷售的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馬聿安表示,台中選2號麥穗穗粒約8、9層,台中36號卻有13、14層,產量明顯比較多,有助農友增加收入;這支小麥主打麵食應用,未來中都將開發麵粉產品,尋求生麵製麵廠等銷售通路。

馬聿安說,台中36號生育期約比台中選2號多1週,因小麥採收期遇雨容易穗上發芽,現在有台中36號加入生產,採收期與台中選2號錯開,將可以降低生產風險;此外,目前國產小麥麵粉價格約是進口麵粉的2至3倍,有高產的台中36號加入,提升國產小麥產量,未來也可望縮小國產麵粉與進口麵粉的價差。

小麥「台中36號」麥粒(左)與「台中選2號」麥粒(右)比較。(圖片提供/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小麥「台中36號」每公頃產量4370公斤,比「台中選2號」每公頃3750公斤,高出16.5%。(圖片提供/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