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糖養豬場再進化 東海豐園區零廢水 每年發380萬度綠電

「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為台糖的東海豐畜殖場所改建,預計2020年春天開始營運。

【廣編企劃】

文/吳徐帆  攝影/李柏儒

台糖養豬事業超過一甲子,早年致力建立現代化企業養豬經營模式,目前則面臨二次轉型。台糖董事長陳昭義指出,為了讓高汙染養豬產業走向低汙染循環經濟環保產業,台糖已將屏東的東海豐畜殖場改建為「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不但聞不到豬糞尿臭味,排放廢水也百分百再利用,每年更可發380萬度綠電。

傳統養豬場是開放式豬舍,豬糞尿產生的臭味會隨著氣流飄散到戶外,容易引發居民抗議。另外,國內飼養豬隻藍瑞斯、約克夏為適合生長在溫帶涼冷環境的動物,需要定期沖水降低豬舍溫度,避免豬隻因過熱而降低食慾,甚至孳生其他疾病,再加上要清洗每日排放的豬糞尿,傳統養豬場耗水量相當驚人。

台糖董事長陳昭義指出,原本汙染最大的豬糞尿創造多種用途,變為零廢氣、零排放。整體園區以循環經濟概念所打造,更為經濟環保。

養豬場廢水放流以前,雖會經過固液分離、厭氧、曝氧等三段式處理,才能符合環保署訂定的畜牧業放流水標準,但在厭氧過程會產生沼氣造成空氣汙染,沼氣中的甲烷更會加速溫室效應。曝氧過程則要24小時通氣到池底,占養豬場全區用電量四成至六成。然而即使耗費龐大資源,最後從養豬場排放的廢水仍含氮、磷,導致河川水質優養化。

為降低養豬場汙染,台糖2017年耗資6.88億元打造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去年開始試運轉,預計今年春天正式營運。陳昭義表示,「東海豐是最現代化的循環經濟養豬場」,豬舍內裝置循環風扇跟負壓水簾,不但可以降溫避免傳播疾病,豬糞尿臭味更不會在舍內舍外流通,顯著改善生產環境。

東海豐農業循環概念。

陳昭義指出,園區還有沼氣中心,將豬糞尿轉化為綠電跟沼渣沼液,沼渣可作為農業堆肥,沼液則用來澆灌園區。部分有機質含量較低的液體經過廢水處理系統回收後,變得相當乾淨,「甚至可以喝」,現在主要用來噴灑豬舍降低溫度。原本汙染最大的豬糞尿創造多種用途,變為零廢氣、零排放。

陳昭義強調,園區屋頂還設置太陽能發電板,一年可產生150萬度以上綠電,而豬糞尿轉化的沼氣發電一天超過7千度,每年發電量約有230萬度。園區太陽能、沼氣總發電量每年多達380萬度,除了園區自用以外,未來還打算賣給台電。

畜舍內高床條狀地板與循環風扇。

由左上至右下,分別是:畜舍內水簾除臭設備、畜舍風機設備、畜舍屋頂太陽能板以及沼氣中心。

根據台糖估算,東海豐每年可育成4萬多頭肉豬,但用水量比傳統養豬場大減八成,更因發展綠電每年減碳將近2千公噸。陳昭義表示,台糖全台還有十多個養豬場打算比照改建,預算都已編列,其中臺中、雲林、臺南已順利拿到地方政府核發的建照,但嘉義、屏東當地居民仍有意見,需要再加強溝通。

陳昭義說,由於傳統養豬業氣味重、汙染高,向來是不受歡迎的鄰避設施,台糖作為國營事業,更容易遭受居民抗爭壓力,這也是改建養豬場遭遇的最大困難。為翻轉居民想法,去年邀請上千人參觀東海豐園區,透過新型豬舍、沼氣中心、生態池、園區綠帶等現代設施,推廣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將養豬業打造為環保綠能產業,也希望引領國內其他業者跟進。

台糖特別邀請民眾進入參觀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

【廣編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