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國加徵關稅 農業部與蝴蝶蘭、吳郭魚產業座談 陳駿季:是挑戰也是機會

農業部長陳駿季今日於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與蘭花業者座談。(圖片提供/農業部)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農業部部長陳駿季今(9)日接連於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漁業署高雄本部與蝴蝶蘭、吳郭魚等產業座談,陳駿季表示,政府各項支持措施14日將公布相關辦法,今日座談希望讓業者知道農業部相關支持方案,也藉此了解業者實際需求,適度調整方案內容。臺灣不會放棄美國市場,例如我吳郭魚主要競爭對手國中國關稅今日已被川普提升到104%,這次衝擊「是挑戰也是機會」。

總統賴清德日前公布改善對等關稅作法指出,「可以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未來臺灣可能開放美國農產品以零關稅進口,衝擊國內農產業。陳駿季表示,總統所指「零關稅」是從國家整體面,包括工業、農業產品而言;但農業產品有其特殊性,肩負糧食安全重要性,談判時不是所有產品都是零關稅,會針對個別品項,特別是農業一定會考慮到糧食安全維護,以及對國內產業須有永續性的支持方案,一定是以維護國內產業為主。

今日蘭科園區座談中,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前理事長李蒼裕指出,賴總統要擴大對美投資,建議應打破根留臺灣迷思,建議政府協助推動到美設立苗株生產基地,從小苗、瓶苗開始生產;這幾年我國蘭花在美市場衰退,最大原因就是受到荷蘭競爭,荷蘭在美設立兩大種苗場後,就占了美國市場半壁江山,這次荷蘭的美國場就不會受到對等關稅影響。

展壯園藝公司經理賴永翔也指出,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有FTA,加增25%關稅,但蝴蝶蘭品項除外,美對哥斯大黎加加增關稅也只有10%,除了美國本土,到加、墨、哥設廠也是可能的方向。

牛記蘭園公司則指出,瓶苗生產時間需要1.5年到2年,種苗業者曾在COVID-19疫情期間恐慌性減量,導致後續2、3年種苗大量不足;臺灣最大優勢是品種,呼籲政府輔導措施應讓種苗業者能安心生產,「不然等到可以出口了卻沒有苗」。

美「對等關稅」政策下,蝴蝶蘭種苗從零關稅成長到32%,但也有蝴蝶蘭切花業者指出,切花銷美關稅6.4%,將加徵至38.4%,壓力更大;原預計3月要出貨供應母親節需求的訂單已被停了下來,需要政府支持孔急,希望農業部14日公布支持措施細節,也能考量切花,一併公布支持措施。

農業部長陳駿季下午趕赴漁業署高雄本部與吳郭魚業者座談。(圖片提供/農業部)

美國冷凍吳郭魚(臺灣鯛)市場,主要出口國家為中國占66%、臺灣7%、巴西6%等,因為了巴西加徵關稅10%,其他加徵關稅均高於我國,漁業署評估我在美市場仍有競爭力。近三年臺灣吳郭魚年均產量為5萬8256公噸,主要產區在臺南、嘉義、雲林等縣市。

臺灣水產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楊雲裕表示,他本身經營臺灣鯛加工場,生產魚片,加徵關稅首先衝擊加工廠;美國市場需要9盎司以上規格魚隻,作為生魚片使用,但國內漁民只要條凍價格好,養不到這個規格就會先賣,加工廠時常遇到缺乏原料的問題,希望政府鼓勵養殖業者生產大規格魚獲,提供加工使用。

公會祕書長吳姿蓉另指出,因應美對等關稅,建議政府對國內沒生產的品項適度調降關稅,對美釋出善意,並降低對美的非關稅貿易障礙,因我國食藥署推動水產品系統性查核,自107年至今只有7國通過,還不包括美國;公會3月剛從波士頓舉辦的北美海產品展回來,過去參展農業部有補助,但疫情後就沒有,現在平均一個展位50萬元,對業者是龐大負擔,也期待農業部能協助。

臺南市區漁會總幹事林鈺昕則表示,對養殖漁民而言,將魚養到較大規格有其風險,通路都是需求大魚片,但風險保有保險分攤,期待政府推動收入型保險。

吳郭魚產業從業人員發言踴躍。(圖片提供/農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