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國關税政策 農業部長陳駿季:不是所有進口零關稅 維持糧食安全、農業發展是與美溝通前提

美國總統川普9日宣布對等關稅暫緩實施90天,唯獨對中國課徵125%高關稅。農業部長陳駿季今(10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表示,針對最新消息將會全面再盤點,一定會維持產業發展為前提來跟美國溝通,他強調,總統賴清德所提到的「從零關稅開始談」,並不表示說所有的產品都是零關稅,重點是後面的「開始談」。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邀請經濟部部長、農業部部長及財政部首長就「因應美國關税政策以維持我國農漁畜業及關鍵產業競爭力之協助措施」進行報告,並備質詢,陳駿季在會前受訪談到零關稅、產地標示等相關議題。陳駿季指出,美國是臺灣一個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在跟美國在談相關整體貿易關稅,行政院、農業部的立場一定會站在保護臺灣的產業穩定發展,讓國內產業能夠持續發展,農民收益確保前提下,才去做相關的溝通跟談判,談判本身要在乎的是,哪一些產業會對我們國內的產業有衝擊,會持續跟美方做溝通。

陳駿季說,總統所提到的從零關稅開始談,並不表示說所有的產品都是零關稅,重點是「從零關稅開始談」後面的「開始談」,農產品特殊差異性跟一般的工業產品不同,尤其糧食安全儲備的重要責任,所以不可能所有的農產品都是從國外進口、不需要農業,有很多在臺灣生產,在支持我們糧食穩定的情況之下,「我想我們都會盡量去守護」,跟美國做溝通。

攝影/吳尚鴻

陳駿季說,總統賴清德提到從零關稅開始談,並不表示說所有產品都是零關稅,重點是「從零關開始談」後面的「開始談」。(攝影/吳尚鴻;豐年社資料照)

對於美方關心臺灣豬肉標示,陳駿季強調,產地的標示並不是只有在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大部分農產品都有原產地標示,原產地標示最主要是讓消費者知道所吃的農產品來源,消費者有知道的權利,所以在農產品原產地標示方面,農業部還是秉持立場,希望說能夠標示原產地,讓消費者清楚知道他吃的農產品來自哪個國家。

陳駿季也指出,原產地的標示跟內含有特定成分的標示是兩件事情,原產地標示是能夠讓消費者知道來源國,至於當初萊豬的議題希望把含萊劑標出,但美國也不是所有的豬肉都有萊劑,也有非萊劑豬隻。

養雞業者希望未來如白肉雞等,在零售端鼓勵標示產地是臺灣,陳駿季指出,原產地的標示如果已有包裝相對好處理,但沒包裝的情形、特別是在零售端或是傳統市場,就沒有辦法馬上做到產地標示,相對執行面比較困難,即使是肉攤有用牌子標示,但在查核時很難去查核,目前很多農產品的標示都是以有包裝的方式來處理。

另外,農業部旅費被通刪,有養殖業者想要參加國際展遇到困難,陳駿季表示,總預算時農業部國內旅費被刪60%,但是相關的帶團或是協助國內產業增加國際曝光度,一直是農業部責任,一定會努力爭取特別額度的預算,所以跟現在的總預算國外旅費被刪是沒有直接的關係,昨天在吳郭魚產業裡有業者反應,但相關因應關稅提高衝擊,農業部用其他的預算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