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機碳
減緩極端氣候 土壤碳匯對「碳中和」扮演重要角色/楊秋忠
為減少有機物處理、分解等碳排,可將有機廢棄物製成有機質肥料或穩定的土壤改良劑,使有機物回到農田,透過土壤微生物的轉化及穩定化形成不易分解的土壤有機質,成為「土壤碳匯」的碳源增加碳匯。此法不僅能助益農業生產、維持土壤地力邁向永續農業,又解決有機廢棄物,有一舉數得之效,是最具潛力且可行性的方法。
不整地栽培固地力、增碳匯 玉米、水稻、大豆輪作提高收益5至7成
種植農作物先整地翻土、再播種是農業操作已久的作法,但若直接播種不耕犁,有助土壤發育團粒結構,幫助作物適應豪雨、乾旱等極端氣候逆境,增加土壤碳匯。農委會農試所開發玉米不整地栽培技術,建立玉米、水稻、大豆輪作模式,有助節省水資源,降低極端氣候衝擊,農民收益可比經營一年兩期作水稻多5至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