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豬價上漲減少進口 陳吉仲:國內年屠宰量僅少10幾萬頭 市場供應無虞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國內毛豬消費需求9成來自國產,國產豬年屠宰量今年只減少10幾萬頭,農委會會確保供應國人足夠消費數量。(攝影/游昇俯)

近來國內毛豬價格攀高,上周六(8日)拍賣交易價格已破每公斤100元,價格攀高與供應數量減少有關,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0)日表示,今年前幾個月豬肉供應短少,主因國際毛豬價格漲到「比國內還貴」,因此進口數量減少。農委會盤點國內毛豬消費需求9成來自國產,國產豬年屠宰量約800萬頭,今年只減少10幾萬頭,農委會會確保供應國人足夠消費數量。

立法院司法與法制委員會今日審查「農業部組織法草案」,陳吉仲出席受訪表示,今年前幾個月進口豬肉數量減少,是因為丹麥、西班牙等國際大廠因俄烏戰爭能源成本上漲,導致生產成本跟著上漲,1到3月進口豬肉價格每公斤突破100元以上,比國內還貴,因此減少進口,農委會全力供應國人所需要豬肉。

「當國內(毛豬)價格上漲到一個程度,進口數量就會跟著進來」,陳吉仲表示,豬肉進口由業者依市場機制自主進口,當國內毛豬價格每百公斤到9,500元,進口就會增加,5至7月豬肉已有業者下訂進口;但農委會盤點國內生產毛豬一年屠宰量約780萬到800萬頭,今年僅減少約10幾萬頭,國內毛豬供應在拍賣市場運作下非常順暢,不會有任何數量短缺問題。

陳吉仲指出,飼料成本占養豬或蛋雞產業成本6到7成,但過去國際玉米、黃豆價格上漲,導致飼料成本上漲7成,毛豬拍賣價格並未因飼料成本上漲幅度同比例上漲,「農民要在合理利潤下才能生產毛豬、雞蛋」,國內毛豬拍賣價格會依農民跟各協會討論的綠燈區合理價格運作,重點是農委會會確保提供豬肉各部位足夠數量給國人消費者及加工團體。

近期國內毛豬供應數量偏少,與豬農進行豬場更新、減養有關,也與農曆春節期間中南部發生「豬下痢」疫情,造成現在豬源減少。畜牧處長張經緯表示,肉豬需要5至6個月長期飼養,農曆年間疫情造成現在豬源不足,但現在疫情已獲控制,只有部分豬場因種母豬更新或從外面購入豬隻可能帶進疾病,零星發生疫情;反而因豬價好,部分農民可能惜售,毛豬交易體重有偏重趨勢,呼籲豬農不要惜售、依照秩序出豬。

上周六毛豬交易價格每公斤破百元高價,張經緯也說,主因周六只有部分市場開市,屬傳統肉商透過承銷人購買模式,以往就有偏高趨勢;臺灣市場淺碟,當短期需求稍有供應量不足就會導致價格上漲,畜牧處會積極依照每日預供數量積極調配,維持市場價格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