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合作成功大規模種植 連鎖超商上架臺灣藍莓

引進美國的藍莓品懂在臺灣阿里山下種植,已成功量產上架。(圖片提供/自己種公司)

臺灣成功大規模種植藍莓,並且與連鎖超商7-ELEVEN合作,今(6)日起在6千多個門市開賣!臺灣大學與自己種公司產學合作,在嘉義縣阿里山下種植30公頃的藍莓,自美國引進適合臺灣氣候條件種植的藍莓品種,以臺灣大學農學院的專業技術種植,耗時6年,首度以「山丘藍」品牌上市,讓消費者可以輕易買到產地新鮮直送的藍莓。

國內消費者對藍莓接受度很高,1年進口量超過2千公噸,但進口藍莓無法在樹上完熟必須提早採收,透過空運最快也要採收後1周才能在臺灣市場上架販售,透過海運更慢需要1個月,新鮮度比不上在臺灣種植,採收後隔天消費者就能買回家的臺灣藍莓。

自己種公司行銷副總經理連婉君表示,農場的藍莓12月陸續結果,收成時間可到5月初,今年成功量產正式推出,因為之前有幾波寒流來襲,因此產期延後至1月下旬開始,由於才剛開始量產,藍莓樹的產量逐漸提升中,目前無法知道全年產量規模,但會盡最大的努力讓臺灣藍莓種出好成績。

在一般人印象中,藍莓是溫帶果樹,其實不然,大規模種植臺灣藍莓的重要推手,臺灣大學農學院教授李國譚表示,他在康乃爾大學研究蘋果時,發現蘋果樹旁邊有藍莓樹,畢業後到佛羅里達洲,又看到柑橘樹旁有藍莓樹,發現原來藍莓有很廣泛的適應性,回臺大教書後,決定選擇藍莓作為研究對象,並且在臺大農場種植成功。

自己種公司與臺大教授李國譚團隊產學合作種植30公頃藍莓,已成功量產。(圖片提供/自己種公司)

若要大規模商業種植,得先從找到最適合種植的品種開始,李國譚說,「適地適種,找到好的品種好的技術培養起來,聽起來簡單,但每天都有不同的問題出現,克服後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些藍莓,這些藍莓的等級是最高的」,臺大研究藍莓的學生可以在產學合作基地工作,藍莓農場也提供學生實習機會。

李國譚表示,臺大團隊研究藍莓種植技術已超過15年,品種、土壤、氣候是藍莓栽培成功的三大關鍵,任一因素不到位都會失敗。連婉君指出,引進正確品種後,再從英國引進大棚做成簡易溫室,作用於控制水分,藍莓在臺灣的氣候下能成功量產,找到正確的品種是很重要的關鍵。

藍莓不僅種植在溫室環境,為了確保士壤配比及養分正確,連婉君說,他們將藍莓種植在固定的盆裡,採介質培育;選擇在阿里山下種植藍莓,是因為日夜溫差大,有充足日照,早上還有霧氣等條件,對於藍莓而言是相對適合的環境;營造適合藍莓生長的環境外,也進行科技化管理,監控數據克服先天環境條件的不足。

臺灣將出現更多新鮮現採藍莓,消費者有口福。(圖片提供/自己種公司)

自己種公司指出,臺灣藍莓主要是從美國、日本、秘魯、智利進口,屬於漿果類的藍莓不耐長途運輸,果實新鮮度隨時間遞減,進口檢疫還需要燻蒸處理,且經常發生農藥超標,農藥檢驗不合格常是進口水果前三名。2016年成立的山丘藍團隊,引進美、英等國的種植技術與種植經驗,2022年底達成量產,採收前送第三方檢驗重金屬、農蘗殘留,並設有「藍莓雲端溯源履歷,臺灣藍莓的生長環節可進入官網查詢。

國內近年青農種植藍莓也相當成功,經常一開放預購就秒殺,但受限於資金及農地取得困難,產量只能自產自銷,無法在大型連鎖通路鋪貨。

百大青農楊士藝是藍莓專業農,他說,大型資本投入單一果樹的情形在臺灣相當少見,對於提高國產藍莓的能見度頗有幫助,讓更多消費者知道臺灣可以種藍莓,而且很好吃,從中也能發現臺灣的藍莓產業已在茁壯中,臺灣地理條件特殊,微氣候很多元,各地方不同的水土可以種出各有風味的藍莓,國內消費者不僅可以買到新鮮現採的藍莓,還有不同產地可以挑選。

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系主任洪挺軒表示,臺灣要種植藍莓不是難事,但成功大規模種植這是頭一遭,從肥料、土壤介質、酸鹼度、農場管理、病蟲害防治等一連串技術的累積才能成功。

洪挺軒也說明引進國外適合的品種種植,而不是臺灣自己育成品種的原因,全世界藍莓品已有很多,先把適合臺灣種植的藍莓品挑選出來,有助於未來逐步找出屬於臺灣的藍莓品種。

山丘藍的藍莓量產並與超商通路合作後,國內消費者購買新鮮國產藍莓將更方便。(圖片提供/自己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