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魚產卵秘辛首次影像紀錄 水試所建議設禁漁區延長禁漁期啟動雙重保護

澎湖的丁香魚遠近馳名,過水後清蒸,不用加任何調味料 就能嚐到最原始的鮮甜,每年5月1日至6月1日為禁漁期。(圖片來源/澎湖縣政府臉書)

丁香魚是澎湖特產,國內99%的丁香漁獲都來自於澎湖,加工製成小魚乾後,有多種料理方法,雖然禁漁期的規定實施超過20年,但近年漁獲量仍是明顯減少,農委會水產試驗所進行丁香魚資源調查,在澎湖北海海域水深15米的海底首次以影像記錄到丁香魚的產卵行為,建議澎湖縣政府將丁香魚產卵場「白沙鄉赤崁海域」設為禁漁區,並將禁漁期提前至4月實施,為期2個月。

 

水試所指出,丁香魚是「日本銀帶鯡(Spratelloides gracilis)」的俗稱,是一種小型的中表層魚類,屬臺灣重要的經濟性食用魚,澎湖縣政府自88年開始,規定丁香魚禁漁期為5月1日至6月1日,經過20多年的養護,丁香魚漁業資源並沒有增加。

丁香魚是澎湖特產。(圖片提供/水試所)

水試所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翁進興表示,89年丁香魚漁獲量639公噸,96年漁獲有超過1千公噸,但110年僅剩79公噸,雖然實際漁獲量可能不只79公噸那麼少,但近年漁獲情形確實不佳,實施禁漁期超過20年資源量卻沒有增加,有需要調整禁漁政策以保護丁香魚資源。

為了找出有效的禁漁方案,去年澎湖縣政府委託水試所與海洋大學副教授藍國瑋共同進行研究,整合丁香魚成熟個體生殖腺發育情形、航跡紀錄器,以及漁船漁撈日誌統計資料,推估澎湖縣白沙鄉赤崁海域為產卵場位置之一,生殖期介於3至9月,以4至5月、7至8月為生殖高峰。

水試所研究人員去年6月底,潛水至澎湖白沙鄉赤崁海域進行水下調查,在水深15米的海底,發現丁香魚魚群的產卵行為,一般情況下,丁香魚群的群游很整齊並且有規律,但水試所6月在赤崁海域拍攝到丁香魚群呈現不一致、不規則的快速游動,一小群一小群的魚互相追逐,魚群亂竄並用身體擦觸海底,原本清澈的水質因為雄魚排出精液而呈現煙霧狀。

翁進興指出,丁香魚的魚卵為黏性卵,會黏著在海床上或是海藻上,跟一般海洋魚類會隨海流漂流的浮性卵不同,因此確認丁香魚的產卵產海域,對於畫設禁漁區是一大助益,在特定區域及時間內禁止漁船進行網具作業,即可減少對魚卵的破壞,可有效養護漁業資源。

水試所建議在白沙鄉赤崁海域設禁漁區,禁漁期配合丁香魚的生殖高峰,從現在的5月1日至6月1日改為4月1日至6月1日,增加1個月的禁漁時間,不過,翁進興表示,延長禁漁期會影響漁民收入,這也是需要納入考慮的因素。

國產丁香魚數量少,市面上的丁香魚多從越南進口,但因加工方式不同,國產丁香魚雖然價格較高但仍有優勢,翁進興說,以前日本的丁香魚也會進口到臺灣,但日本的丁香魚體型較大、脊骨較硬,臺灣的丁香魚體型較小、脊骨較軟,適合連肉帶骨食用。

(圖片提供/水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