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生成果展開幕 農委會預告農遊券4.0兩周內推出 品項增、200元面額提高

農村再生成果展今日開幕,展出多種農村工藝品,圖為嘉義大埔的木雕提琴藝品。(攝影/游昇俯)

農委會水保局「農村再生」成果展今(27)日開幕,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目前已檢討農遊券3.0執行不盡理想之處,水保局將在兩周內推出一個更吸引消費者的新版農遊券,鼓勵農漁畜產品消費,促進農村觀光旅遊。水保局初步規劃擴大適用品項、農遊券面額提高,以及提供多次抽券機會,活動時間延長至農曆年後。

農委會曾推動三版本「農遊券」振興農業經濟,獲得農村、農會超市及休閒農場等廣大好評,唯3.0版農遊券參與人數偏低,水保局長李鎮洋表示,已檢討農遊券3.0僅限購買文旦、石斑魚等農漁產品,滿600元送200元農遊券等品項太少、誘因不足等問題。

李鎮洋指出,農遊券4.0將跟產業單位討論擴大適用品項,兼顧調節產銷,農遊券金額也會提高增加誘因;他指出,因農遊券3.0登記人數僅約1成,4.0版將以之前剩餘約6千萬元預算辦理,且提供多次抽券機會,抽券時間會拉長至農曆年後。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中)主持農村再生成果展開幕式。(攝影/游昇俯)

邀吳晟父子說唱農村 融合傳統與創新農村工藝靜態展出

水保局繼前年30年周舉辦整合性成果展後,今年再度以「農村再生 進擊有成」為主軸,即日起至30日止,在臺北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辦為期四天的大型成果展,並邀來國民詩人吳晟與創作歌手吳志寧父子,共同說唱農村,讓大眾看見農村深厚且多元的生命力。並於11月5、6兩日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舉辦假日市集。

成果展農村實境靜態展中,以農村情境展出多種竹編、木雕、磚雕、編織等農村工藝品,包括彰化花壇磚雕藝品;嘉義大埔的木雕提琴,仿清明上河圖繪製高雄街景、大埔名勝等主題;以及以臺南後壁竹編工藝做出的宋江陣兵器藝品,現今已成農村視覺代表之一的茄芷袋文創產品等。

「農村再生」成果展場內以臺灣模型陳列各地農村品牌產品。(攝影/游昇俯)

農村編織藝品。(攝影/游昇俯)

臺南市後壁區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正雄表示,臺南陣頭文化興盛,包括宋江陣在內的陣頭很多,因此龍崎竹編老藝師以宋江陣兵器為創作構想做出竹編藝品;各種兵器原型都是金屬所製,唯盾牌本是用竹、藤、牛皮等材質製成,龍耆老藝師的竹牌耐用程度遠勝進口藤牌,單價可賣到6千至8千元。

黃正雄並指出,現已成農村視覺代表的茄芷袋,在早期農村社會其實是以三角藺草編就的提袋,現今成為經典的紅藍綠三色尼龍布提袋則是民國60年代才出現,在當時還缺乏塑膠袋的時代作為購物提袋;後壁有3家茄芷袋業者,10餘年期即開發多元文創商品,包括背包、帽子、提袋等,今日九份等觀光勝地都有在販售。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左2)、水保局長李鎮洋(左1)欣賞茄芷袋文創背包。(攝影/游昇俯)

周末場華山草坪辦市集、音樂會 鄭宜農壓軸演唱

成果展四天「主題活動」,27日邀請「農村領航獎」各屆得主跨世代對話;28日由尖尖故事屋主理人陳若蘋導讀獲德國「2022iF設計獎」繪本《你知我行‧里山倡議》;29日「名人講堂」則邀請營養師李婉萍分享推動農村綠飲食經驗;當天下午2至4時更邀吳晟、吳志寧父子「說唱農村─咱的土地心跳聲」,透過朗讀、對談及吟唱,分享各自創作及生活經驗,闡述其對農村、對土地的情懷與祝福。30日由農村洄游青年對談返鄉實踐方式。

成果展更趁29、30日周末人潮熱絡,在東2館展覽及活動外,於華山劇場周邊草坪舉辦農村好集及音樂會,現場展售全臺22縣市優質農創商品及農村好物,並由料理達人蔡季芳主持線上線下限時拍賣會;晚間音樂會由農村武裝青年、吳志寧、台青蕉樂團等擔綱表演,並由創作歌手鄭宜農壓軸演唱。

農村再生成果展邀請國民詩人吳晟與創作歌手吳志寧父子,共同說唱農村。(圖片提供/水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