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達人黃國良:漁電共生有案場及產銷規畫 護國神山不只台積電

養殖達人黃國良認為,國內養殖產業長期以來停滯不前,漁電共生是產業升級轉型的契機。(圖片提供/黃國良)

農業部門推動漁電共生,近來部分個案引發衝擊生態環境、養殖產業等討論,但對養殖達人黃國良來說,國內漁電發展最大問題在於光電業者不懂養殖,漁電共生固然可以發電,但養殖卻可能因此失敗;他認為,漁電共生是臺灣養殖業轉型最好的機會,若能有正確案場及合理產銷的規劃,「護國神山不只是台積電」。

黃國良是臺南北門從事養殖漁業十餘年的產銷履歷達人,他的水產加工品供應自家田媽媽餐廳「長盈海味屋」食材使用,是國內首家上榜《2022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的田媽媽餐廳。

黃國良表示,國內發展漁電共生,現況常見漁民或地主將漁塭租給光電業者,相關硬體建設全由業者主導,但光電業者只考量發電需求、不懂養殖,即使日後養殖的仍是漁民,沒有正確的案場設計,漁電可能只能發電,養殖卻會失敗,「國內有養殖專家、有光電專家,但沒有漁電專家」。

黃國良認為,養殖與光電一定可以共存,而且他可以負責任地說,漁電共生會是養殖產業轉型的最佳機會。他指出,臺灣養殖發展3、40年來,基礎建設卻仍是水車及土堤,沒有排汙或遮風擋雨等設備,落後國際很久了;國內現在推動漁電共生,是臺灣3、400年來首次有企業願意投資養殖業,養殖漁民的聲音若能傳達光電業者,藉此強化基礎設施,養殖業才能升級。

他舉例,國內養殖魚塭最怕雨水,豪雨可能讓池內漁獲一夕消失,但若能在漁電結合時強化進排水設施、加固堤岸,在養殖池一定高度預留溢流孔,因國內魚塭都高於路面,過多的雨水可從溢流孔自然排出,但這樣簡單的工程,往往就因光電業者不懂養殖而沒有施作。

黃國良是旭海安溯水產公司總經理,旭海提供漁電共生案場設計規劃及養殖維運諮詢。圖為黃國良維運高雄室內養殖漁電共生案場。(圖片提供/黃國良)

由於國內法規規範,室內型漁電共生光電板覆蓋率可達80%,吸引不少光電業者躍躍欲試,並希望發展白蝦養殖,外界擔心,若國內漁電共生一味發展如白蝦的特定水產品生產,未來產量激增,恐怕造成國內產銷問題。黃國良表示,漁電案場設置之初,就應規劃未來行銷通路,並據此選擇合適魚種,否則生產過剩都傾注國內市場,產銷肯定有問題。

黃國良指出,以白蝦來說,全球市場嚴重缺貨,他其實不擔心國內一窩蜂養殖,「只擔心漁民養不出來」;他說,臺灣是彈丸之地,養殖所有產量尚不足中國一個省份需求,臺灣養殖有外銷能力,只要能養殖國際市場需求魚種,不用擔心產量過剩。

黃國良表示,臺灣水產品價格長期低於國際均價,就因為產量小、品質不穩定,集結多家養殖者才能湊滿一貨櫃出貨,因此反而應該藉漁電共生的契機,為養殖業導入GLOBAL GAP等國際驗證,讓臺灣水產品具有外銷水準;他說,漁電共生只要運作正確,將是臺灣養殖業轉型機會,「護國神山」就不只有台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