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藏好手藝 花蓮有機米糧料理在鄉間小路

有機友善農作方式,有助減少碳排放。(攝影/吳尚鴻)

減碳除了少開冷氣,還能怎麼做?選擇有機農產品,也能幫助減少碳排放。農糧署東區分署分署長徐煇妃表示,不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的有機農業就是對環境最友善的生產方式。花蓮縣花東有機農產加工生產合作社品牌「東豐拾穗」與豐年社《鄉間小路10月號》合作,推出《花蓮好食.一日元氣米糧料理食譜》,簡單利用有機米與有機雜糧,就能做出愛自己也愛地球的美味餐食。

農委會農糧署東區分署、花蓮縣政府、東豐拾穗農場、財團法人豐年社今(7)日在台北信義誠品,舉辦「花蓮有機米糧 元氣料理好食分享會」,與消費者共享有機米糧好食。

農委會農糧署東區分署、花蓮縣政府、東豐拾穗農場、財團法人豐年社共同舉辦「花蓮有機米糧 元氣料理好食分享會」活動,與消費者分享有機米糧的知識與美味。(攝影/吳尚鴻)

農委會農糧署推動有機農業及友善耕作,面積至110年底已突破1萬6千公頃,雖然僅占全國耕地比例2.09%,但全年已可減少化學農藥200公噸及化學肥料2萬公噸的使用量。徐煇妃指出,氣候變遷對農業生產有非常大的影響,因此農業部門現在也非常重視減碳,農耕若能減少使用在製程中會產生大量碳排的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就能發揮減碳的功效。

東豐有機農業的合作體系,原本主攻有機稻米,但因為氣候變遷導致缺水危機,因此投入有機雜糧的栽種,包括有機大豆、小麥、蕎麥。此次與《鄉間小路》合作推出的《花蓮好食.一日元氣米糧料理食譜》一書,由主廚黃冠銘與營養師陳柏方設計,以有機米糧為主角,端出美味的早餐、午餐、晚餐,以及點心食譜。

食譜中一道奶油燉飯有心機,以煮熟的有機糙米飯取代生糙米或白米,大幅縮短料理時間,還可攝取糙米的營養素,使用奶油及牛奶取代高湯或水,營養師陳柏方說,牛奶可彌補平日蛋白質攝取不足的問題;主廚黃冠銘提醒,糙米煮成糙米飯再下鍋煮成燉飯,不僅保留糙米口感,又能省時省能源。

食譜中還有一道幾乎只要會打蛋就能成功的可口點心,1份雞蛋加上3份有機豆漿,混在一起打勻過篩,熱水維持90度15分鐘蒸熟布丁蛋液,蒸熟後加上甜甜的玉米粒也很好吃。

精算餐桌上的碳足跡,不只要吃在地食當季,不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的有機友善農產品也能為淨零排放目標盡力。

雞蛋加上豆漿,蒸出營養美味的布丁。(攝影/吳尚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