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抓寶趣】走進欖仁溪步道與里德村民生活

欖仁溪

文字攝影/柯焜耀

10月是墾丁候鳥過境的旺季,成千上萬的灰面鵟鷹、赤腹鷹飛抵恆春半島,等待翌日飛往菲律賓。

我在一次秋季的旅程中,偶然地隨著人潮漂流到屏東縣滿洲鄉里德村這個海角小村落,親眼見識了老鷹帶來的騷動。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德村民每到10月就忙著捕捉俗稱「山後鳥」的老鷹,一牛車、一牛車賣去日本當標本。臺灣民間有句俗諺:「南路鷹,一萬死九千。」意指春季從南方飛來的老鷹,過境臺灣八卦山、大肚山時,十之八九都被捕殺,事實上,秋天飛到里德村的「北路鷹」也是一樣的慘狀。

直到1982年臺灣第一座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成立後,「老鷹之村」里德村的村民放下獵具,戴起帽子,搖身一變成為保護老鷹的生態導覽員。他們為旅人們介紹里德村的文化,以當地食材準備一頓結合原住民、客家與閩南特色的午餐,教客人使用大果藤榕的果實來製作愛玉。

行程中也包含欖仁溪步道生態導覽。欖仁溪是一條深入恆春半島核心的小溪,下游溪岸被開墾成農田,有許多雨來菇農場,上游仍保存著原始自然風貌,也是里德社區導覽解說的主要路線。步道沿途許多植物與恆春半島住民的生活、文化息息相關。例如無患子的果實可當成清潔劑,也被平埔族女巫用來占卜,或做成避邪物;山棕葉可以建茅屋、製作掃帚;珊瑚樹的葉子揉一揉有煙燻豬肉的香味,又稱為「山豬肉」。

PROFILE

柯焜耀 資深旅遊記者、作家,著有《漂流柯奇航日誌》、《單飛台灣》、《台灣溪遊記》等。現醉心於生態世界,每日與動植物、昆蟲為伍,漸成一位自然人、野人。

大果藤榕
穿梭在里德村民宅間,時常可見大果藤榕攀附在屋舍牆壁上,是屏東滿州原生種植物。外表與薜荔、無花果相似,果實富含濃厚膠質,將成熟的紅色果實打成果醬,再搓洗出果膠,會凝結成Q嫩的果凍,是滿州鄉民們最愛的夏日消暑聖品。隨處攀爬的藤蔓枝葉,也為樸實的鄉間小巷增添盎然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