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湯、檸檬汁與海:普羅旺斯的夏日回憶和家常食譜

南法邦多海灘與一旁的邦多爾島(Bendor);島上松樹是普羅旺斯一帶常見樹種。(圖片來源/cosmopolitan-views CC BY-SA 3.0)

內容提供/麥田出版 文/芬妮・辛格

說到在丹碧園酒莊(Domaine Tempier)度過的那些夏天,暑氣最令我印象深刻──也就是普羅旺斯(Provence)乾燥酷熱的高溫。在無情的暑熱下,布滿沿岸地帶的松樹枝幹裡的樹液都變了質,烈陽將它們標誌性的傘狀輪廓映成了樹根與地面接壤處的一大片暖色陰影。炙熱的氣溫與蟬的鳴聲形影不離,那是南法的夏天盤旋不去、令人抓狂的背景音。

打從剛出生不久、還是個肥嘟嘟的嬰兒時,我就經常去邦多(Bandol)的丹碧園酒莊。丹碧園酒莊是一座頗具聲名的釀酒廠,數十年來致力生產當地別具特色的好酒,母親更是逢人就推薦他們的玫瑰葡萄酒(也因此每天都喝)──她在帕尼絲之家當家的40年裡,餐廳有大半日子都會供應這種酒。

芬妮・辛格與母親愛莉絲・華特。(來源/翻攝自芬妮・辛格IG)
  • 農傳媒編按:作者母親愛莉絲・華特斯被譽為美國慢食教母,是半世紀來對美國餐飲界影響最大的人之一,她執掌的餐廳帕尼絲之家堅持當季、有機、永續農業的在地化食材,帶起美國「從農場到餐桌」的潮流。

南法的酒莊、作家,都是地方的驕傲

無論如何,丹碧園酒莊對我而言就像第二個家,也是屬於路西恩.佩羅(Lucien Peyraud)與露露.佩羅(Lucie “Lulu” Peyraud, 1917-2020)的家。我從小就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爺爺與奶奶,一直到長大後才知道,我和他們不是真正的血親。每年夏天我們全家都會到邦多,不是與露露和路西恩一起待在酒莊,就是住在附近的租屋處。我們會待上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盡情享受南法悠閒的生活步調:一天之內數度到地中海岸戲水;到市場採購食物雜貨;耐著炎熱的天氣做飯;還有帶著在其他地方從未有過的放鬆心情小睡片刻。

作者芬妮・辛格在IG上po出童年和露露的合照,表露對露露的思念。(來源/翻攝自芬妮・辛格IG)
露露百歲時和自家的丹碧園紅酒合影。作為酒莊主人以外,露露也以食譜、廚藝知名。(來源/翻攝丹碧園IG)

1917年生於馬賽(Marseille)的露露,記得自己在兄弟姐妹之中,是唯一一個對父親在當時還相當落後的邦多所建立的葡萄園事業感興趣的孩子。她在18歲時嫁給路西恩,兩人搬到了丹碧園酒莊的19世紀別墅,開始釀造慕合懷特(Mourvèdre)品種的葡萄酒,這不僅使它們顯得與眾不同,最終也為當地出產的酒贏得了專屬的原產地名稱控制(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AOC)標誌。

在我心目中,露露就是我的外婆,或至少具有重要地位:作為精神上的母親。我比露露其中一個親生的外孫女晚幾個月出生,據說她的母親原本想幫她取名為芬妮。我母親極其崇拜馬塞爾.帕尼奧爾(Marcel Pagnol,30年代著名的普羅旺斯作家與導演,餐廳的名字「帕尼絲」正是出自他眾多作品的其中一部),以致我的名字理所當然地從芬妮與馬呂斯(Marius)當中二選一──《芬妮》《馬呂斯》《凱撒》(César)電影三部曲的主角名稱。(按:Fanny是女主角,Marius為男主角)

Marcel Pagnol (1895-1974)年輕時影像。他是第一位入選法蘭西學院的導演,身為優秀的劇作家、作家外,還曾翻譯莎士比亞、維吉爾等名家作品,各方面都是南法普羅旺斯一帶的驕傲。

這也許是憑空捏造的故事,但我曾聽說,露露不准她女兒替外孫女取名芬妮,因為「那已經是愛莉絲家女兒的名字!」她的女兒維若妮克(Veronique)──也是帕尼奧爾的粉絲──改而選擇瑪儂(Manon)這個名字,而我與瑪儂彷彿命中注定般從小就黏在一起。

《芬妮》三部曲在電影外還出版書籍,版本眾多,近年更曾重新翻拍電影。

兩個小女孩的大冒險

一天下午,我與瑪儂──當時我們約8歲大──在徵得父母同意後出門展開我們最愛的探險活動:到邦多爾島(Bendor)旅行──那是一座地形崎嶇的島嶼,海岸線不到2公里。邦多爾島距離邦多最大的公共海灘約0.4公里,有一間旅館、幾家餐廳與一些觀光景點。當地聯外交通仰賴班次頻繁的渡輪。由於這裡距離瑪儂的母親開的海濱咖啡廳不遠,因此我們的父母才會同意我們單獨出遊。

當你年紀還小、沒有手錶或其他對時裝置,10分鐘的渡輪航程感覺就像一輩子那麼長。我們兩人學探險家站在船頭,全身被航行時濺起的鹹水淋得溼答答的。我們還帶了腳踏車,打算騎車環島一圈,瑪儂跟她的父親和哥哥去過邦多爾島很多次,所以她負責帶路。我跟在後面,看著她亮橘色與洋紅色條紋洋裝的裙襬隨風飄揚。我不太記得那次遠足的細節了,除了我們騎單車到島上最遠處時那種有生以來最深刻的自由感。

眺望邦多爾島。雖然實際上和邦多很近,對小孩卻是跨越大海的旅行。(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想當然爾,就在我感覺像大人一樣自己掌握了一切的那一刻,單車壓到了尖銳的石頭或玻璃而爆胎了。那股自由感瞬間轉變成了驚嚇,不只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更是因為我與他們相隔了一整片大海,還有年幼的自己不懂該如何解決眼前的問題。腳踏車很重,輪胎破了讓我更難牽著車子回到文明的世界。我們兩個小女孩孤拎拎地在那座島的邊陲地帶,四周只有寂靜的松樹。終於,克難地牽著車子走了大約不到20分鐘後(感覺像好幾個小時那麼久),我們看到一間咖啡廳。

咖啡廳的老闆是一個看上去年約50、有啤酒肚與鬍鬚的男人,鼓脹的腰上還圍了一片白色圍裙。他立刻就看出我們兩個小鬼頭遇到了麻煩,問我們發生什麼事。然而,就在我們正要訴說剛才一路上如何辛苦地推著爆胎的單車尋找店家、又害怕自己沒能履行向父母保證會準時搭上渡輪回家的承諾時,他問我們叫什麼名字。「瑪儂和芬妮!」

他的反應讓我永生難忘:那個體型魁梧的男人一聽到我們的名字,眼神頓時鄉愁滿溢──可見當地的歷史是如此深刻,兩個小女孩的名字竟足以讓人倒抽一大口氣。他往後踉蹌了幾步,彷彿有人用力刺了他的手臂。「瑪儂和芬妮?!」他不敢置信地用法語大叫。「不可能!帕尼奧爾作品裡的女孩們!不可能啊!怎麼會?!」他環顧露天的空間一周,咖啡廳裡只有幾個肯定不熟悉帕尼奧爾這號人物的外國遊客,但他們都被突如其來的叫聲嚇了一跳,順著老闆逐漸熱淚盈眶的目光朝我們看來。

「這是不可能的……你們是帕尼奧爾筆下的小女孩……是《芬妮》與《馬呂斯》電影的那個芬妮?還有《瑪儂的復仇》Manon des sources)的瑪儂?」等他終於從驚訝中恢復冷靜後,他現場榨了兩杯檸檬汁給我們喝,並叫了在當技工的兒子快點過來幫忙修理腳踏車。我們在最後一刻趕上了渡輪。

作者8歲時距離 Manon des sources(1986)拍攝成電影的時間還不遠,可以想見咖啡店老闆對電影記憶猶新。

鮮榨檸檬汁

這種法國版檸檬水是我小時候偶爾可以喝的唯一一種汽水(還有一些例外:感冒嚴重時可以喝可樂、到中餐廳吃飯時可以喝七喜、成年禮時可以喝雪莉登波,有時在法國也可以喝法奇那(Orangina)[1] )。如果你在法國餐館點一杯鮮榨檸檬汁,服務生會送上用高腳玻璃杯裝半滿的現擠檸檬汁,另外還附一小瓶自來水與一碗白糖,以及一把長柄攪拌匙。我喜歡喝純濃檸檬汁,加一點糖只是為了比較好入口,那樣嘗起來就像超級無敵酸又好喝的液體檸檬糖果。這個版本的滋味比較豐富,但如果再加一點檸檬皮,味道會有細微變化。

(圖片來源/Charity Beth Long on Unsplash

若想做檸檬風味的糖漿,削一顆檸檬並將果皮放入平底深鍋,加一杯糖與一杯水熬煮,沸騰後繼續滾五分鐘。關火,將鍋子移至別處完全冷卻。要喝之前,玻璃杯放一大匙糖漿與幾顆冰塊,一顆檸檬榨汁,加入冷水或氣泡水即可。想喝甜一點的話,糖漿就多放一些。沒用完的糖漿可裝密封罐冷藏,最多保存一個月。沒有比這更好喝的檸檬汁了,那柑橘的滋味濃烈,在炎炎夏日裡無疑是最提神的飲料。

簡易魚湯

首先取出魚骨(或請魚販代勞──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保留骨頭與處理乾淨的魚頭)。我偏好用肉質紮實的白身魚類來煮湯:岩石斑魚、鯛魚、大比目魚或蛇齒單線魚。利用魚骨與處理乾淨的魚頭熬製高湯:將它們置於中型不銹鋼鍋,加水到淹過材料,倒入一杯乾白葡萄酒;開中大火熬煮。燉煮時記得撈去表面浮沫。

簡易魚湯材料較馬賽魚湯簡易許多,若直接在湯鍋中添入蒜味蛋黃醬即是 Bourride(Fish Stew with Aioli,魚湯佐蒜味蛋黃醬)。(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燉煮魚湯的同時來準備蔬菜:一小根韭蔥切碎、數根芹菜切碎、一根紅蘿蔔切薄片、兩瓣蒜頭對切、一顆白洋蔥切絲、一小棵茴香切薄片、一茶匙黑胡椒粒、一或兩片月桂葉、幾株百里香與幾片扁葉義大利巴西里。預留少許紅蘿蔔、韭蔥與茴香,等魚湯濾除雜質後再加入,其餘食材入鍋跟魚骨和魚頭一起燉煮。如果水位低於所有材料,再加一些水。

魚湯煮滾後,轉文火慢燉20分鐘。關火並將鍋子移開,燜個10分鐘後,再利用濾網倒至另一個中型不銹鋼鍋(或原本的鍋子洗淨後重複使用)。試一下味道,必要的話加點海鹽調味,嘗起來應該很美味。這個時候我會淋一些上等的橄欖油。將濾過的魚湯放回爐子上,文火慢燉。加入先前預留的紅蘿蔔、韭蔥與茴香,煮至軟化但不要變成糊狀(約10分鐘)。

接著放入魚柳,煮約7分鐘至熟透。去皮、去籽與捏爛的完熟番茄,是露露在夏季燉煮魚湯時經常會加入的食材。如果你想加番茄的話,放魚柳時一起加入。魚肉熟了之後,每一碗盛入等量的魚肉、湯與蔬菜。佐上露露的私房大蒜辣椒醬,或擠一大坨蒜味蛋黃醬,撒一點剁碎的巴西里,配大蒜麵包一起享用。

這道菜具有露露獨家風味的關鍵是大蒜辣椒醬,一種普羅旺斯風格十足的調味料,裡面含有蒜味蛋黃醬、麵包屑與鮟鱇等多肉魚類的水煮肝臟。(編按:作法請參見原書內容)


[1]     法國歷史悠久的飲料品牌,是一種柳橙風味的碳酸飲料。


《家的永恆滋味:食物與愛的美味實踐,慢食教母給女兒的人生MENU》

作者:芬妮・辛格(Fanny Singer)

譯者:張馨方

出版:麥田出版


本文經農傳媒編輯,節錄自《家的永恆滋味:食物與愛的美味實踐,慢食教母給女兒的人生MENU》,完整原文請見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