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產量2刈變9刈」 花蓮長良有機栽培區擴大灌溉服務 農委會允1億元工程全做完

農田水利署擴大灌溉服務,迄今改善長良有機集團栽培區灌溉水路計約10.5公里,設置73座構造物,每年減少73.5萬公噸疏漏水。(圖片提供/農水署)

花蓮縣玉里鎮長良有機集團栽培區是國內最大有機集團栽培區,但過去集團產區使用的是長良圳灌溉尾水,時有水源不足問題,導致作物產量不穩定。農委會農田水利署擴大灌區外灌溉服務,引進現代化農田水利設施,改善灌溉渠道,迄今已投入5,634萬元經費,穩定供灌,在地有機稻農曾國旗稱水稻產量「從(每分地)2、3刈變9刈」(百臺斤為一刈),已大幅提高農民收益。

長良有機集團栽培區位於花蓮玉里樂樂溪、秀姑巒溪交會沖積平原上,海拔130公尺至360公尺,面積約250公頃,在全臺有機集團栽培區面積共1,467公頃中占17%。長良有機栽培區種植作物主要為水稻、占72%,還有雜糧作物如大豆、小麥、燕麥等占8%,另有保安林占20%。

農水署組長孫維廷表示,栽培區過去取長良圳灌溉水種植,水源來自樂樂溪,枯水期灌溉水稀少,且灌溉土渠滲漏嚴重,常有用水不足問題,農民甚至得搶水;農水署迄今改善灌溉水路計約10.5公里,設置73座構造物,每年減少73.5萬公噸疏漏水,待全區工程完工,估可減少126萬公噸疏漏水。

孫維廷說,過去長良栽培區有機水稻每公頃收益約10萬元,灌溉渠道改善後已提高收益達20萬元,擴大灌溉服務後也吸引14位青農加入生產,除了原在地生產的東豐拾穗農場,包括「禾沐自然田園」、「米家樂」、「玉禾米」等品牌也陸續加入有機農業行列。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不只長良地區,只要有水源,花蓮任何地區需要農業灌溉工程經費,農委會會立刻去做」。(圖片提供/農水署)

農水署署長蔡昇甫表示,因過去農田水利事業是會員制,灌區外農地常飽受缺水之苦,農水署成立後在不影響灌區供灌前提下,逐步擴大灌區外供灌服務,過去1年9個月,已擴大供灌3.2萬公頃農地,使4萬多位農民有穩定灌溉用水。他說,長良栽培區共1條幹線、4條支線、13條分線等灌溉渠道,總長約18公里,總經費約1億元,農水署已投入5,634萬元,未來會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支持下完成所有工程。

玉溪地區農會總幹事蔡宗翰指出,他103年即在農田水利會玉里工作站服務,當時工作站前輩都說灌區內農地才是服務對象,但長良地區人口才百餘人,大家彼此都認識,總令他感到為難;他今日因此特別感謝駐美代表蕭美琴,過去在立委任內為長良灌區外農地爭取到1億元經費,改善供灌服務。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水署成立後水利工程經費已從40幾億元提高到70幾億元,灌區外農地約有37萬公頃,希望逐步讓有水源的16萬公頃獲得供灌,預計這3、4年可先完成其中8萬公頃;他說,不只長良地區,只要有水源,「花蓮任何地區需要農業灌溉工程經費,農委會會立刻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