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與家貓異種複製研究」遭質疑 動團:石虎能生不需複製 臺大:為石虎基因保種

石虎野外個體為數不多,僅在450隻至650隻之譜,為近年極受關注、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圖片提供/台灣動社)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與台灣石虎保育協會今(12)日聯合召開記者會,反對臺灣大學「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IACUC)正在審查中的「異種體細胞核移置與其複製胚幹細胞應用於石虎保種之探討」計畫,認為這是一項打著保育名號的不當動物實驗,呼籲IACUC不要通過。臺灣大學回應,研究計畫還在審查中,相關人士未獲完整資訊即片面解讀,對此深感遺憾。

動社:「石虎+貓」異種複製產出動物可能與原本物種不同 只能稱為代理者

動社指出,這項研究計畫的操作方式,是將路殺石虎體細胞的細胞核,移入家貓已去核的卵母細胞中,培養為囊胚細胞,再植入其他做為代理孕母的家貓子宮中,觀察是否能懷孕以及能否產下「複製石虎」,計畫為期3年,宣稱可以提升石虎族群數量及保存生物多樣性。

動社研究員饒心儀表示,以「種間體細胞核轉置技術」(iSCNT)進行異種複製技術產下的個體,是否為原物種目前仍有爭議,因為複製個體基因來自提供細胞核的個體,但其粒腺體卻來自提供卵子的物種,臺大的這項研究,複製個體基因來自石虎,但粒腺體來自家貓,兩者雖然都是貓科,但石虎是石虎屬(豹貓屬),家貓是貓屬,在分類學上存在很大的差異。

根據動社調查,國外也有幾項貓科動物種間細胞核轉置技術複製研究,其中石虎與家貓的異種複製從未成功過,韓國於2006年、2010年各做過一次石虎供核、家貓供卵的複製實驗,均失敗告終。

石虎媽媽:石虎生育能力沒問題 保護棲地環境才有生存空間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秘書長陳美汀(石虎媽媽)表示,石虎保育追根究柢最大的問題還是棲地,石虎的繁殖能力並沒問題,其他領域的學者也許是想對保育有所貢獻,但保育要成功還是要先抓出重點,這項實驗後續的發展是否能對石虎保育產生作用,希望相關單位多評估。

陳美汀指出,目前石虎棲地主要在苗栗、南投,臺中也有少量,全臺石虎數量約450隻至650隻,即使數量減少到需要繁殖復育的程度,石虎還是有野外及圈養個體可以繁殖,石虎生育能力沒有問題,況且若有複製保育的需要,也是要由「石虎」複製才能保有真正的石虎基因;不過,陳美汀強調,現階段石虎保育的重點還是在於棲地保育,不是複製石虎。

臺大:計畫目的是奠定石虎基因保種的科學基礎 過程不會犧牲動物

臺灣大學對此發布聲明表示,IACUC審查各類動物實驗皆秉持公平、公正、客觀、合法且嚴謹的科學同儕審查(peer-review)原則進行,成員包含機構獸醫師與外部審查委員,針對動物實驗的科學性、合理性與必要性進行審理,一切秉公處理且並未對外公開。對於研究計畫在審查中即外流,讓有心人士在未獲得完整資訊之下,看到片段資料即自行片面解讀,曲解研究初衷,進而混淆社會視聽一事深感遺憾。

臺大表示,複製胚胎幹細胞與複製動物的研究在保種與再生醫學領域,已是國際學界研究數十年的主題,研究期刊相關案例時有所聞,該計畫目的是為國內石虎的基因保種奠下科學基礎,過程嚴謹且在無犧牲任何動物的前提下進行,完整維護動物福利。

宋麗英:產製胚胎幹細胞才符合保種遺傳多樣性的要求

計畫主持人臺大教授宋麗英對於動社的質疑很無奈,宋麗英說,韓國無法成功的實驗,臺灣不能做嗎?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對胚胎早期發育訊息不清楚,這項實驗計畫目的就是把貓科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的過程了解得更透徹,既可提升科學研究的層次,也可以提升複製效率。

複製動物如果只是複製出與原來動物基因組相同的個體,無助於提升該物種的基因多樣性,宋麗英說,透過產製胚胎幹細胞這樣的萬能幹細胞,具有分化成各種細胞的能力,包括精子跟卵子生殖細胞,是最有潛力的保種細胞型態,A個體的胚胎幹細胞分化成精子,B個體的胚胎幹細胞分化成卵子,受精後產生子代,才符合遺傳多樣性的要求,此種保種方式是超前部署,當石虎面臨物種消失危機時,復育有更多選擇。

宋麗英強調,「異種體細胞核移置與其複製胚幹細胞應用於石虎保種之探討」研究為期3年,前2年都是體外試驗,會用到的只是細胞與組織而已,第3年才會進入功能性試驗,到了這個階段會使用到家貓做為代理孕母,完成任務後即絕育並送養,不會出現違反動物福利的情形,若真能成功生育石虎,將是全球首例,會留在臺大實驗動物資源中心照顧。

「我們試圖保存更多元的遺傳因素,為何會被這樣夾殺?」宋麗英難過地說,所有的科學研究將來都要投稿國際期刊接受檢視,貓科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類似,很多細部生殖生理的胚胎發育過程不為科學家所熟知,所以要投入研究,才能提升石虎或其他瀕危貓科動物在地球上繼續生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