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標準數十年不動 農委會3原則調整月底前完成盤點

草莓是2月寒流受災前五大農作物之一,農委會將調整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標準,縮減與生產成本的差距。(圖片提供/臺南市政府)

天然災害頻傳,農作物受害多,但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的現金救助標準卻常年不變,立法委員楊瓊櫻質疑現金救助金額不及生產成本的2成,農民一遇天災就血本無歸,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9)日表示,輔導處已在盤點應調整品項,將優先調整1、20年來沒有調整過現金救助金額的品項。

陳吉仲今天赴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業務概況報告,楊瓊櫻舉例,文心蘭每公頃生產成本209萬元,但現金救助每公頃僅10萬元,補助占成本比率只有4.8%,百合花每公頃生產成本359萬元,現金救助每公頃也是10萬元,占比更低只有2.7%。

(資料來源/楊瓊櫻辦公室)

楊瓊櫻指出,30年來基本工資已由1萬1,040元調升至2萬5,250元,消費者物價指數也從67.5走升至106,作為全臺農民最後依靠的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額度,不動如山,要求農委會應儘速修訂農業天然災害救助額度,全面提高,適度移轉農民務農風險。

陳吉仲回應表示,「完全同意,月底前完成盤點公布」,農委會相關單位已經在盤點中,調整幅度也要考量不能危及農業保險的推動,現金救助標準的調整原則有三,排除已經調整過的品項、長期沒有調整過的才考慮;其次生產成本上漲幅度大的,可以考慮調整;最後一定要考慮農業保險的推動,調高現金救助的金額,不能導致農民不願投保農業保險。

陳吉仲舉例,草莓是這次寒害中受創嚴重的品項,但現金救助每公頃只有9萬元,與實際生產成本差距很大,農作物現金救助項目很多,調整幅度無法一體適用,所以需要時間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