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花博】靠天敵 保生態 與自然共享的友善農業

文/彭嘉琪 圖片提供/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圖片提供/農業試驗所

人類需要食物,社會需要農業,在集約追求產量的情況下,農業是否必定對生態有所破壞?為了少用農藥,保護生態,臺灣的農業專家們一直努力研發,4月2日至4月24日,臺中花博外埔園區智農館即將舉辦的「共享自然」特展,將展現臺灣「友善農業」的農業技術,看看我們可以作出什麼努力,以降低環境負擔與破壞,朝永續的願景發展。

捕食性益蟲草蛉,是害蟲蚜蟲的天敵,以蟲治蟲,透過食物鏈,自然可達到生態平衡。

螳螂、草蛉、寄生蜂 以蟲治蟲天敵軍團

「如果我們大自然裡頭的天敵沒有被殺掉,像廣食型的螳螂,還有對付小型害蟲的草蛉,是可以做到以蟲治蟲的效果。」苗栗農改場生物防治分場長盧美君說,這次的「共享自然」展覽,倡導的是「取之自然,回饋自然」的做法。

自然裡,有它自己運行的平衡法則,有愛吃菜的害蟲,也會有愛吃肉的益蟲,捕食性益蟲像是草蛉、螳螂、寄生蜂等,正是害蟲的天敵,透過食物鏈,自然達到生態平衡。比方說,像常見於單一作物大量栽植的農場,十字花科的高麗菜和小白菜的蚜蟲問題,為了防治,慣行農法裡多半依賴噴灑農藥。反之,在作物種類多樣化的自然環境下,或是從事有機或友善農法的農民,則可以透過飼養天敵「草蛉」,達到「以蟲治蟲」的功效。

營造野生花毯,可讓益蟲數量增加,生物種類愈多樣化,生態系統亦將更為穩定。

野花草毯 昆蟲生態樂園

曾經,臺灣鄉野,無論是田埂、菜園、野地,都能見到生機盎然的原生野花,時為1960 年代左右,除草劑開始盛行,田埂逐漸水泥化,許多原生野花草才逐漸消失。這次的展覽裡,營造了野生花毯的區域,讓民眾了解其重要性,例如田埂上栽種菊科植物,因菊科「花數多、花期長」的特性,則可讓益蟲數量增加,抑制水稻田常見的飛蝨與螟蛾類害蟲。生物種類愈多樣化,生態系統亦將更為穩定。

費洛蒙誘引劑,可用在會蛀壞地瓜的甘藷蟻象上,人工合成的性費洛蒙可大量誘捕雄性蟻象的成蟲。

費洛蒙誘引兼警戒 制約惱人害蟲

跟人類一樣,昆蟲界,也有費洛蒙,昆蟲釋放性費洛蒙吸引配偶,只要了解昆蟲的習性,針對性製作費洛蒙誘引劑,將可協助農民在生態與作物收成間取得平衡,舉個例子,像甘藷蟻象,是一種使地瓜被蛀得亂七八糟,造成地瓜臭香的兇手,利用人工合成的性費洛蒙即可誘捕大量雄性蟻象成蟲,使雌蟻象找不到對象,蟲害即可減少,保住農民的收成。「也不只是愛情啦,除了誘引,費洛蒙還有警戒作用喔!」盧分場長笑說。如放了「警戒費洛蒙」的芭樂田,就可以讓芭樂農最傷透腦筋的薊馬,一飛進田區就感到渾身不舒服而飛離。

還有眾多友善環境的農業技術,像蜜蜂授粉、林下經濟等等,都將在臺中花博外埔園區智農館「共享自然」特展中呈現,讓我們為永續未來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