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野味】潮汐之間

史坦貝克短篇小說選集 柯提茲的海

《史坦貝克短篇小說選集:長谷X人鼠之間》(圖片提供/好讀出版)、《柯提茲的海》(圖片提供/貓頭鷹出版社)

文字/包子逸

我的父母相識於墾丁,也許是因為這個感性的事實,我的童年幾乎年年造訪墾丁,無論是在落山風可以把人像風箏一樣吹上天的冬日,或者是陽光沙灘碧海藍天的明朗夏季。

在學齡以前,這個世界留給我的回憶寥寥可數,但許多在墾丁發生的無用小事卻像藤壺般嵌在海馬迴的深處。記憶中某個鮮明的畫面包括:大人帶我去潮間帶第一次看海葵,海葵在水波中像風中搖曳的花朵柔軟地綻放,不曉得是誰觸碰了它一下,它便賭氣般消失在岩石狹縫之中。

我想,不只是我,臺灣島民肯定有許多與潮間帶有關的回憶,如果沒有,大概也吃過蚵仔,那可是潮間帶的饋贈。馬祖東莒有句名言:「整個大海都是我們的冰箱。」此言不差,當地人最擅長的一種運動是算準潮差最大值,矯健地在沙地、礁岩與潮池之中採集螺貝等無脊椎動物的海鮮總匯。

「回想自己小時候,各位或許也都有過全神貫注趴在潮池邊的時刻吧?因為看得太專注,大小形體全部失焦,整個世界只剩鬼鬼祟祟的寄居蟹和迷你章魚怪。……我們──甚至是那些利用方程式探索宇宙的人──極有可能只是延續這份兒時驚奇罷了。」美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這麼說過。他從小在加州鄰近蒙特利灣的村鎮長大(作品也多半與加州有關),動盪年代下的加州催生了史坦貝克作品中的自然與人文關懷;1930年他結識海洋生物學家立克茨(Ed Ricketts,以研究潮間帶無脊椎動物聞名),立克茨帶給他的友誼、學識影響他的世界觀至深。

PROFILE

包子逸 影評人、報導者。熱衷挖掘老東西與新鮮事。喜歡溫暖的幽默,常在荒謬中發現真理。曾獲臺北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林榮三文學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譯文首獎。著有散文集《風滾草》、報導文學《小吃碗上外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