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於農01】落羽松爆紅攬客 林鳳社區農遊在地農業、文史與生態

林鳳社區的落羽松爆紅,美的驚人。

林鳳社區的落羽松爆紅,美得驚人。

內容提供/臺南市政府農業局

近年臺南市六甲區菁埔埤落羽松已成為IG打卡爆紅景點,每當入冬落羽松的羽狀線形葉由綠轉紅,形成整片赤紅、壯麗的森林美景,總吸引許多遊客駐足拍照。今年初農曆年節前適逢強烈冷氣團南下帶來低溫,落羽松轉色完全,年節期間遊客人潮一舉突破30萬人次,是往年的2倍。

六甲區林鳳社區發展協會於民國84年成立,包含菁埔、龜港、中社三個里,在地的林鳳營牧場栽種落羽松森林迄今22年,過去在地居民只當作一般植物景觀,5年前林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明賢隨手將赤紅的落羽松美景照片貼上臉書,竟吸引來媒體報導,遂一炮而紅。

落羽松爆紅帶來人潮,美景就在臺1線省道旁,許多遊客自行前往,拍照完畢即驅車離去,對社區在地特色認識不多。林鳳社區因此積極發展農村小旅行,希望吸引遊客停留遊玩,看到社區其他特色景點,推廣在地農特產品。

百年火車站鐵道迷朝聖  從歷史看今日稻作、瓦窯產業

木造的林鳳營車站是鐵道迷的必訪景點。

林鳳社區有百年歷史的林鳳營車站,農村旅遊第一站就從火車站出發。在臺南現存的後壁、林鳳營及保安3座日式木造火車站中,林鳳營車站未曾修建,保留原貌,是鐵道迷必訪景點。

走出林鳳營車站左手邊有由鐵路「道班房」改建的「林鳳營故事館」,故事館也是日式木造建築,在這裡可以聽在地人講林鳳地名由來的明鄭王朝林鳳將軍的故事;館內並不時展出繪畫、攝影等藝術作品,幾張採菱角、瓦窯廠的老照片,訴說著六甲在地的菱角及磚窯產業發展,讓人一窺「六甲瓦窯」的輝煌歷史。

由「道班房」改建的林鳳營故事館,古色古香。

出車站往右走,則是由原六甲區農會倉庫改建的「林鳳營禾作社」,館內藏有一具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轉交的原安定永昌碾米廠退休的木製碾米機,到此可聽六甲從日治時期以來的稻產業歷史;禾作社並展示社區達人作品、文創商品,並提供結合在地產業的手作DIY課程。

用在地特色玩DIY手作  農產加工變出農業新商機

六甲在地農產業主要是稻米、火鶴花及臺灣鯛養殖,此外還有龍眼乾及羅李亮果(山刺番荔枝)。農村旅遊結合在地產業開發DIY手作課程,有利用稻米、龍眼乾的手作米饅頭、龍眼饅頭,用乾燥火鶴花作書籤、杯墊等藝品,臺灣稻藝教學稻稈製作「注連繩」,並與在地現存兩家磚瓦廠客製「六甲玩磚」,遊客可用迷你的磚塊、瓦片創意製作花盆、筆筒。

稻藝教學稻稈製作「注連繩」很有特色。

在地菁埔與後壁菁寮等地名中都有「菁」字,意謂兩地過去存在利用大菁(山藍、馬藍、板藍)、小菁(木藍)等植物製作「藍靛」的產業。林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明賢表示,協會總幹事羅金珠即是藍染達人,提供DIY藍染課程,現也復育種植有一區小菁。

藍「青定」加工的DIY 課程十分受歡迎。

六甲區農會推廣農產品,林鳳社區發展協會結合社區達人及鄰近的「蓮花世界」、「九品蓮花生態教育園區」、「林鳳營渡假會館」等舉辦農村旅遊,也利用在地農產品開發推廣加工產品。

蔡明賢理事長表示,協會開發農產加工品包括米饅頭、龍眼饅頭,利用臺灣鯛作香腸、魚鱗片作膠原蛋白凍飲;羅李亮果口感類似釋迦,可製作「山刺果冰淇淋」,葉子還可以提煉作機能性利用,林鳳社區發展協會與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產學合作,開發出面霜、保濕乳液等產品。

落羽松四季皆美  菁埔埤生態宜人

認識了六甲的文化歷史,體驗過地產業風貌,便輪到重頭戲落羽松。六甲的落羽松錯落種植8、9區田區,最為知名的是位於菁埔埤溢流口旁的一區。落羽松每年12月底轉色,赤紅色身姿倒影埤塘,陸上與水下鏡像相映成趣,讓人恍如置身外國名勝。即使不是轉色的季節,翠綠的落羽松與菁埔埤及鄰近水田和諧共構的自然美景,也足以一洗高壓都會生活的鬱悶。

菁埔埤溢流口旁的落羽松景色如畫。

菁埔埤是國家級重要濕地,農村旅遊結合生態,蔡明賢理事長曾帶遊客來此生態調查,在前一晚放置的定置網中,可發現日本沼蝦、三星攀鱸、苦槽仔魚、甲魚等水生動物,穿青蛙裝下水挖掘還能摸到河蚌,足見生態豐富。

臺南市府串聯轄內農村社區推廣農村旅遊,在林鳳社區除了展現社區文史、生態及產業上的實力,也連結鄰近的官田區社子社區、善化區溪美社區等農村社區及特色景點,讓臺南市的農村旅遊有更加多元的玩法,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軟實力。


【廣編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