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療育實作篇 帶高齡長輩一起做療癒香包和組合盆栽!

園藝治療_盆栽

口述/廖曼利 採訪.整理/楊雋珩 攝影/梁偉樂

隨著臺灣老年人口漸增、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讓老年人從事園藝活動,幫助他們健康老化、從慢性疾病中恢復或延緩失智,已成為重要趨勢,其中精心設計的園藝治療活動,更已被證實可有效改善年長者社交、教育、生理和心靈等層面,好處多多!

一般高齡者園藝治療的目的(goal)、目標(objective)設定範圍很廣,操作者取決於聚焦的治療議題,可分為三類:健康維護、處理慢性疾病或外傷復健,和失智相關議題。園藝治療師廖曼利提醒,園藝治療活動的帶領者應先了解服務對象的生命階段、過往歷史、身體功能及慢性健康議題等,才能以個案為中心,定出需改善的治療焦點與方案。初學者在實作時,也切勿一味地抄用教案,唯有依據不同個案多加練習,方能熟稔於心,碰上特殊、突發狀況時,自然游刃有餘!以下分享2個高齡者園藝治療教案,供讀者參考。

教案一 組合盆栽

服務對象類別:失智症長輩

園藝治療_教案一 組合盆栽_盆栽材料

治療焦點:

1.維持手腳運動功能

2.減少焦慮、憂鬱等情緒症狀

治療重點與策略:

失智症長輩常見症狀有記憶力、抽象思考能力下降等認知功能退化現象,中重度以上者甚至可能伴隨口語及行動失能,因此在活動中,能夠轉移長輩對自我與周遭事物感到混亂的負面感受,而專注於眼前的工作項目,便已是成功的第一步。過程中,指令宜具體白話,節奏放緩,先示範一個範本,再逐步慢慢教學,即使長輩們明天過後,不見得會記住這一切,但讓他們動動手,透過自己的肢體和感官完成作品,在被旁人稱讚的當下,爺爺奶奶臉上的笑容就是最真實的回饋!

準備材料:

盆器、土壤介質、生長特性相容的植物2~4種、造型花插、鏟子、手套、安全剪刀

說明:

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患者有時會伴隨動作緩慢、手抖的症狀,因此盆器和鏟子的選擇應略有重量,更方便患者操作,且為防止失智症患者吞食的風險,植物、土壤的選擇應盡量避免具有毒性(例如容易種植但略有毒性的黃金葛),且附上保護性配備(如手套)為宜。

園藝治療_教案一 組合盆栽

教案二 香包

服務對象類別:一般高齡長輩

園藝治療_教案二 香包_香包材料

治療焦點:

1. 促進手眼協調功能

2. 發展適齡的休閒樂趣

3. 增進同儕間的社交互動

治療重點與策略:

香包對多數年長者來說是熟悉的民俗物件,其驅邪避凶的意涵更充滿過節般的喜氣和祝福。不管是一般高齡長輩或輕度中風等肢體功能較為退化的長輩,自製香包的治療重點有二,一是在揉捏填充物、穿針縫線等自製香包的過程中,訓練其生理上手部小肌肉和手眼協調的能力,二是喚起長輩們認知功能中的長期記憶,並促進良好的社會互動,減少孤立感。有時,男性長輩從來沒有縫線經驗,這個過程對他們就十分新鮮,而女性長輩可能開始講起過往替家人縫衣的故事。這些分享連結了長輩們的過去和現在,產生彼此間的共鳴,其多元效益正是無價的療效。

準備材料:

現成香包袋或束口袋、不織布、棉花、乾燥香草5~8種、粗毛線、鋁線、打洞機、精油、磨砂紙

說明:

考量長輩眼力、知覺的退化,給高齡長輩操作的縫香包活動,線建議是特粗、觸感毛絨絨的粗毛線,針則以鋁線取代,並先用磨砂紙磨去尖端稜角。在乾燥香草和精油的準備上, 除了常見的薰衣草、鼠尾草、玫瑰,也可選用長輩記憶裡的香味植物, 例如艾草、香茅、茶樹、桂花、檸檬、百合等。而自製香包的形式多元,不管哪一種都值得嘗試喔!

園藝治療_教案二 香包

小叮嚀

●長輩由於生理上的退化,容易感覺疲累,因此活動時間設計,建議不超過一

小時,避免造成反效果。

●當爺爺奶奶們陷入負面情緒時,治療師除了傾聽鼓勵,亦可藉由植物來隱喻

他們面對的困境,讓植物成為撫慰其心靈的媒介。

●對於失智長輩,勿使用有毒植物和素材,任何材料請以安全無毒為優先考量。

●帶領失智長輩的課程,特別是長期住在照護機構者,若能搭配季節和節慶,更能幫助他們培養時間定向感。

●如果是團體,事前可設定一體適用的目標,再於實作中針對少數人個別處理,例如某人中風後的手腳肌肉需要多復健、鼓勵某人多講話等。另一種方法是分組合作,但請留意每位高齡者的參與程度,而非讓功能較佳者做完全部。

療癒庭園是什麼?

療癒庭園是一種以植物、花卉、水景和其他自然元素為主體的環境,根據美國園藝治療協會的分類,可進一步分為「治療性庭園」、「園藝治療庭園」和「恢復性(或復癒性)庭園」。第一類的治療性庭園通常具備清楚的治療目的與設施;第二類的園藝治療庭園可歸為第一類的子項,也可單獨一類,主要用於支持園藝治療活動的目標;第三類的恢復性庭園泛指一般公共或私人公園、庭園,不一定與醫療機構相關。

如何讓使用者更容易地在療癒庭園內操作園藝治療活動,是園藝治療師著重的議題,療癒庭園在設計之初,便須考量未來使用者的易親近性、舒適性、安全性和特殊目標。例如癌末照護機構中的療癒庭園,在空間設計上需有一定隱蔽性,讓病人與家屬得以擁有一方天地,抒發個人情緒和壓力。又或是失智症照護中心的療癒庭園,考量病人認知功能退化,通往庭園的通道和庭園格局建議乾淨簡單、一目瞭然,且外牆或圍籬設施不能讓病人輕易跨越,降低失智症病人們遊走時「迷路」或「出走」的風險。有一些容易引起病人錯亂訊息的布置也應避免,例如綠廊的格狀柵欄,當陽光灑落地面時會有黑有白,或是一塊深色地面,都容易讓病人誤認地上有洞,皆不適合。

南投啟智教養院的療癒庭園
南投啟智教養院的療癒庭園規畫完善,園區設施包含讓院生坐在椅子上即能享受植物香氣的嗅覺體驗椅(左圖)、不同鋪面材質組成的雙扶手足下觸覺步道(中間圖)和適合輪椅族群使用的抬高式種植床(右圖)。(為保護機構當事人隱私權,照片以馬賽克效果處理;圖片來源/造園季刊93期)

目前臺灣各地已規畫有多處療癒庭園,促進使用者身心靈的健康,例如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針對悲傷輔導、生死教育所設計的「癒花園」、衛生福利部南投啟智教養院促進高齡智障者健康老化的「益康庭園」等。在南投啟智教養院的規畫下,其療癒庭園內設有嗅覺體驗椅、足下觸覺步道、下肢運動軌道椅、草毯區、聽覺饗宴平臺、手壓唧筒腳池、抬高式種植床及健行步道等設施。不僅明顯輔助維持了院生五感、生理心理和認知的功能,也為國內專業療育庭園設計帶來拋磚引玉的效果。

高齡者的園藝治療目的與目標
(資料來源/《園藝基本功》作者/廖曼利、翁晴韻,改編自Simson & Straus, 1998)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