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療育不只靠感覺!實測你的好心情與生理效益

花園池塘_園藝療育

文.圖/許嘉錦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

園藝療育是新興的農業研究課題,也是一種體驗服務,有別於一般食用農產品的形式,透過設計的園藝活動與帶領,提供參與者健康、幸福及愉悅的體驗。相關的研究和推動成果都顯示園藝療育具有改善生理、心理、社交、認知及經濟的效益,在北美和歐洲部分國家已將園藝療育歸屬於輔助治療的一環,醫師開立親近大自然的醫囑建議,甚或處方箋。然而目前在臺灣,卻仍有一大段路要走,主要在於園藝療育活動與一般園藝活動雖然核心目標不同,從外界看來卻差別不大,時常造成誤解,而且輔助治療注重健康效益評估技術與成效,相關運用評量和監測技術都有待推廣與應用,才能讓如此美好的服務,被更多人認識與理解。

一般的園藝活動是經濟的生產,或是美學花藝與居家園藝栽培等活動,主角是植物本身;園藝療育則嚴格定義為「以服務對象為核心,專業園藝活動為處理媒介,透過專業人員的引導,達成服務對象特定的健康促進目的」,也就是說嚴謹的園藝療育和輔助治療程序相同,有一定的目標訂定、課程安排、操作檢討和效益評估等,否則就是屬於園藝活動的範圍。

眼前的綠景是促進健康的祕方

探討園藝療育對健康促進的研究相當多,近代最受注目的研究以Ulrich為代表,他早在1984年間就發現醫院病房外的風景會促進病人的康復,在美國賓州的外科手術後,病人被安排住進病房療養,在窗外可以見到植物的病房(實驗組)比窗外只有紅磚的(對照組)病人,提早恢復身體狀況而提早1天出院。另一項在瑞典的研究,以心臟外科手術病人為對象,病人分成6組自由選擇1張圖片,掛在病人隨時可以看見的床尾,結果發現相較於空白圖片和沒有掛圖片的病人,選擇樹木與河流風景的病人,手術後恢復得比較快,而選擇藝術圖片的病人則恢復較慢。此外,臺大醫院蘇大成醫師的研究團隊發現,中年志願者在5天4夜的森林療育活動旅行後,體內的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明顯增加,即便返回工作後,活化的細胞仍維持4天以上。從這些經典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園藝療育可由兩個層面來達到健康促進,一是接觸有次序的自然景觀,即便是照片也行,另一個層面是在自然環境中從事相關的活動,包含園藝療育活動。

自然景觀_窗景
自然景觀的窗景能提供一定的健康促進效益。
園藝療育活動
園藝療育活動以人為核心,依個案狀況進行評估與設定目標,從而設計適用的園藝療育活動。

多樣化的評估方式 讓療育效益不再只是靠感覺

由於園藝療育的發展久遠且適用對象廣泛,前面所談到的醫學研究方法雖然相當振奮人心,但卻也有脫離生活日常的感覺,畢竟大多數的人不會因病而被安排只能看窗景或是圖片。園藝療育雖然是嚴謹的活動課程,但實施的健康效益評估方式不在少數,常見的評估方法有:

一、描述記錄、訪談、活動日誌、影音記錄等質性的研究。

二、量表評量與分析:量表通常採用POMS情緒量表、STAI焦慮測驗、注意力恢復量表等。

三、腎上腺皮質醇檢測:腎上腺皮質醇常被稱為壓力賀爾蒙,由於人因緊張或壓力時,腎上腺皮質醇在體內的含量會顯著增加,不少研究運用量測血清或唾液中其腎上腺皮質醇的濃度推估壓力或焦慮的程度,由於取樣唾液具有快速且方便特性,因此不少研究採用此技術,然而,腎上腺皮質醇具有日間變化,且受個人體質與生活習慣而影響,評估時需要進行嚴謹的條件控制。

四、生理量測技術:屬於非侵入式的量測技術,主要透過可攜式的感測主機與各種感測器(如腦波、心跳、血壓、肌肉電波及呼吸速度等)貼附於體表,記錄活動過程中的生理狀態,以分析其處於放鬆或緊張的狀態。

五、功能性磁振造影技術:屬於非侵入性的神經影像科學測量技術,利用磁振造影來測量大腦神經活動所引發之血液動力的改變,了解在觀看景觀照片、聆聽聲音或是嗅聞香氣時,腦區各部位的活躍位置及強度,從而比對與分析園藝活動如何影響大腦的運作。

評估園藝療育活動對健康促進的問卷和工具
運用於評估園藝療育活動對健康促進的問卷和工具。

園藝療育活動對健康促進的實務操作方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場)研究團隊累積相當的經驗,例如團隊曾經探討以花園景觀對上班族注意力恢復的影響,採行的工具是「文字導向專注力測驗」,參與者必須在90秒內,由太大犬等字隨機排列的20個字串中找出「大」字的數目,然後由活動前和活動後的成績差值為統計,結果發現工作中到花園中走動3分鐘,遠比在辦公室走走的注意力恢復佳。那麼,如果停留的時間拉長,結果會如何?團隊發現半小時為限的休息內,在花園中散步18分鐘後的專注力成績最佳,遠高於散步9分鐘或是27分鐘,顯示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多多接觸自然真正是恢復精神的最佳選擇。

至於進行園藝療育活動的人們,如何感受活動過程而獲得健康促進呢?研究團隊讓參與動者配戴心律記錄儀,發現在休閒農場包含療育活動的各種自然體驗時,不同的活動項目對心律SDNN值(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的變動有明顯差異,通常在療育活動中和隨後的成果作品分享階段時,代表心臟放鬆的心律SDNN值表現最好,說明園藝療育活動是整趟休閒農場活動中最令人舒壓的事。

園藝療育_花卡創作活動
花卡創作活動簡單易操作且效益佳,適合依不同對象設計成具療育性的園藝活動。

不同活動應對不同族群 人人都能有好心情

對於行動和認知能力衰退的高齡長輩,研究團隊發現採用心情符號量表和可攜式腦波儀較為適用。心情符號量表是以微笑、生氣和悲傷3個軸的圖卡,在園藝療育活動前及活動後,讓高齡長輩指出當下的心情,以活動後減去活動前的得分為統計,分數愈高表示心情比較好。結果發現無論是一般的戶外活動或是園藝療育活動,長輩們的分數都明顯的提高許多,而且園藝療育活動比一般活動更好,可以提高87.5%的好心情。腦波儀配戴在額頭上,記錄活動中各種腦波的瞬間變化數值,其中以代表放鬆的α波為主要探討目標,當長輩在進行園藝療育活動期間,α波的頻率比一般活動期間提高24.6%,說明從事園藝療育活動可讓高齡長輩更放鬆。從這些例子了解到,園藝療育活動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評估方式探討對健康促進的效益,特別是針對不同的活動和族群,採行方式要因對象而異,才能方便且有效評估園藝療育活動的效益。

臺中場研究團隊已研究及推廣園藝療育近20年,團隊運用專長設計植物套組、推廣示範花園、編寫教案、培訓人才及評估效益,服務對象由休閒農場到農村社區,協助鄉村高齡長輩在地健康安老,也將研發和活動推展到長照機構,藉由分享階段成果來拋磚引玉,促成各界關心園藝療育產業的發展。

心情符號量表
心情符號量表簡單且易理解,適合使用於認知衰退的高齡長輩。
高齡長輩_種植花卉與蔬菜活動
透過活動設計,高齡長輩可以在種植花卉與蔬菜活動中喚醒懷舊與認知的能力。(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權,照片以馬賽克效果處理)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