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本土兔熱病確診!農委會:人畜共通傳染病 但不會人傳人

兔熱病的主要野生動物宿主包含兔子、野兔、田鼠、麝香鼠、海狸、水鼠。(圖片來源/pixabay)

衛福部疾管署今(7)日公布國內首例本土兔熱病確定病例,個案為居住南部地區60多歲本國籍男性,潛伏期間沒有國內外旅遊史及動物接觸史,家中沒有飼養寵物,但住家附近有草叢及魚塭,同時有野貓出沒。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兔熱病主要感染對象為老鼠等齧齒類動物,雖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但不會人傳人,國內至少近十年來,沒有聽過經濟動物曾感染過或驗出過兔熱病。

疾管署指出,感染兔熱病個案因發燒、寒顫、腹瀉等症狀至某醫學中心就醫,血液培養菌株經基因定序與土倫病法蘭西斯氏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高度相似,於8月24日通報,經血清二採抗體檢驗陽性確診。

兔熱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菌為土倫病法蘭西斯氏菌,宿主包括野生動物、家畜及多種的硬蜱,野生動物中的主要宿主則有兔子、野兔、田鼠、麝香鼠、海狸,以及水鼠。病原循環存在於媒介節肢動物及各種哺乳類、鳥類、爬蟲類、魚類之間,低劑量即可致病,潛伏期與暴露劑量有關,通常為3至5天,也可能長達14天,流行地區包含北美、歐洲、亞洲及中東地區。國內自2007年即將兔熱病列為法定傳染病監測,國內首例兔熱病為2011年自美國移入個案。

疾管署表示,傳染途徑多元,人類可經由吸血性節肢動物(例如蜱蟲)叮咬而感染,也可經由接觸受感染動物組織、吃到受汙染的食物或水或吸入受汙染的空氣而感染。目前沒有人傳人病例報告,實驗室職業暴露及從事野外活動者為風險族群。

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人若被帶有病原菌的蜱蟲叮咬,皮膚上會潰瘍,被咬傷口附近的淋巴節腫大,如果是接觸到受感染動物的組織,例如處理野生動物屍體而接觸到病原菌,就有可能感染兔熱病,生食野生動物的肉有可能感染,飲用被感染水源,以及吸到病原體等,都有可能遭到感染。

吃到或喝到原菌而感染會出現腸胃道症狀,吸入病原菌則會有肺炎情形,比較嚴重的是敗血症,若未經妥善治療,死亡率可達3成至6成,不過,不用太擔心,林詠青說,感染兔熱病可使用抗生素治療,死亡率可明顯下降。

感染過兔熱病可終身免疫,林詠青說明預防方式,應避免接觸齧齒類野生動物,避免生食野生動物或是野生兔肉,且因兔熱病會經由蜱蟲感染,民眾到野外還是得做好防蟲措施,且避免生飲野外水源。